《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推进涉外法治建设白皮书》昨日发布,香港在助力前海涉外法治建设、打造跨境法律衔接示范地中的关键角色得到充分体现。随着国家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水平法治建设,为香港法律专业人士提供更广阔的舞台。香港要抓住这一机遇,深度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扮演桥梁角色。
前海合作区是深圳特区中的特区,制度创新是前海的核心任务和鲜明特色。其中,打造跨境法律衔接示范地,是前海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港资港法”、“港资港仲裁”率先在前海试点实施,为国家扩大对外开放、推进高水平法治建设,承担试验田的作用。
上述白皮书,披露了香港在前海制度创新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从2015年2月至2024年11月,前海法院共受理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21819件,其中涉港案件13992件,占比达六成。包括港资在内的海外企业选择在前海法院处理商事纠纷,这是对前海法院的高度信任,也是对内地推进高水平法治建设的有力支持。2024年,前海法院受理涉外案件周期只需三个月,较之前大幅缩短逾14个月,审案质素大为提高,在推进涉外法治建设中展现出了优越的竞争力和卓越的示范力。
其次,前海法院在过去十年间适用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其他国家和地区法律审理案件222件,其中适用香港法141件,涉外商事审判体系更加透明。在前海投资的港商在处理法律纠纷时,可选择用香港的法律来处理,展现了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和诚意,进而增强包括港商在内海外商家对中国内地市场的信心。
前海法院处理大量涉外法律纠纷,离不开香港法律人才的贡献。自2016年起,前海法院持续推进跨境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建设,率先试点聘请香港专业调解组织,形成具前海特色的跨境多元解决体系。前海法院建院以来,大力充实涉外法律人才,先后选任81名香港地区陪审员,聘请了49名港澳台地区及外籍特邀调解员,引入4名港澳专家研究员,接收31名境内外司法研修生,全方位聚合大湾区司法智慧。
前海不断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吸引了越来越多香港法律人才。目前在前海聚集的225家法律服务机构中,11家为粤港联营律师事务所。今年7月,广东省首家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办公室在前海设立,124名港澳籍律师在前海的律师事务所执业。
百年变局之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制度、规则、法律之争,法治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必须深化涉外法治的引领作用,主动对接、积极吸纳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夯实高水平开放的法治根基。香港作为中国境内唯一的普通法司法区,在助力推进国家法治高水平建设、加快规则衔接和制度对接方面当仁不让,这也是以香港之所长、贡献国家之所需的重要体现。
国家坚定支持香港进一步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港资港法”、“港资港仲裁”适用范围由前海试点扩大到大湾区内地九个城市,将极大提升香港法律界在大湾区拓展业务的空间,增加在内地投资海外企业在处理跨境法律争议时的方案选择,助力大湾区完善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将乘此强劲东风,得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