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举行的“推动数据要素流通、促进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峰会上,国际数据产业联盟成立,致力打造全球数据合作平台。数据流通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香港拥有发展数字经济的独特优势,营商环境优越,完全可以在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激活数据价值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全球数据伦理建设中展现角色,提升国家在全球数据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数字经济前景广阔,发展迅猛,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交易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美元,各国各地区都在全力抓机遇。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香港来说,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是关键所在。另一方面,“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拥有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体系、法律体系及多元文化,科研基础雄厚,高端人才济济,更有中央大力支持。把握好当前机遇,做好前瞻部署,努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香港就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
特区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在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开发更多数据应用场景方面作出不懈努力,并积极推动开放数据政策,当中包括鼓励政府部门的数据向企业开放,已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表示,金管局推出的“商业数据通”,截至去年底,已促成超过4.2万宗贷款申请和审查,涉及的信贷批核总额超过350亿元,对企业发展的贡献不容小觑。
数据跨境流通也是推动创科发展的其中一项关键要素。香港作为同时汇聚内地和国际数据的枢纽,对科研发展、吸引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企业落户香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个人信息在获得拥有人同意的前提下进行跨境转移,亦让更多便民利企的跨境服务得以推出。例如香港在广东设立跨境自助服务机,逾50项政务可跨境通办,大大节省了当事人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又如大量港人去广东生活、工作或安老,若要在当地求医,就涉及相关资料的跨境流通。
为满足数据流通快速增长对基建的需求,特区政府已加快建设数码港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去年底提供首阶段服务。在电子支付方面,有关部门不断优化本地电子支付系统的功能和普惠性,促进与海内外地区支付系统的联通,为民众出行消费提供便利。政府亦支持中小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内容包括电子支付、线上推广、客户服务系统等。在培养人才方面,特区多管齐下,在提升市民数字素养与能力的同时,通过本地教育培养及积极引入人才,提升香港在数字建设上的竞争力。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也是香港以己之所长、贡献国家之所需的重要体现。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刘光源分享了三点看法。一是在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中,用好香港优势,成为有效保护数据产权、规范数据交易行为、降低数据交易风险、实现数据安全流动等方面的“宝地”;二是在激活数据要素价值中发挥香港作用,做好“两个结合”,包括将数字经济发展与巩固提升香港三大中心地位相结合,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发展相结合;三是在数据伦理的全球性讨论和解决方案中,展现香港视角、交流香港经验、反映香港观点,不断提升国家在全球数据伦理领域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国际地缘政治日益复杂化,大国博弈的本质是高科技的竞争,是新质生产力的竞争,数据流通、数字经济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国家对香港有很高的期待,香港更加积极主动应变,奋发有为,就能在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