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国家药监局关于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的公告》,新举措之下,大大简化港药评审要求及缩短审批时间,为有意开拓内地庞大市场的香港中药业界开辟更便捷途径。这是国家支持香港的又一有力体现,也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踏入2025年,香港《中医药发展蓝图》将公布,香港首间中医院也将启用,再加上国家不断推出的支持政策,香港中医药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抓住机遇,锐意创新作为,早日实现中医药发展的突破。
早在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推出后,广东省有关部门于2021年发布了《关于简化在港澳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的公告》,简化港澳外用中成药的注册流程。政策实施至今4年来,已有13款香港注册中成药获安排于内地上市,涉及市民耳熟能详的“活络油”、“止痛膏”、“红花油”等,助企业迅速扩大了销售面,成效显著。其后,香港医务卫生局和卫生署积极与内地有关部门紧密联系,探索将上述措施的适用范围扩展至口服中成药。
香港一直是中药的研发、制造、销售的重要平台,在过去数十年乃至百年时间的沉淀下,许多优秀药品享负盛誉,这也是海内外游客来港“必买”手信的重要范畴。据统计,如今香港上市的中成药品种总量为8182个,其中上市时间达15年及以上的中成药数量也多达5031项。给药途径为口服的中成药为1979个品种,占比为39.3%。
但另一方面,香港在内地上市的中成药数量仅为48个,涵盖的剂型共计7种。数目少的原因有多种,最核心一点在于两地不同的药品质量和监管标准体系。打造互认的标准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但在简化相关流程方面,存在较大的政策空间。正因如此,国家药监局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之后作出进一步放宽的安排。
新举措为港澳口服中成药开辟了一条更为便捷的上市通道,吸引更多口服中成药顺利进入内地市场流通领域。对于港澳药企来说,内地市场犹如一片充满潜力的蓝海,可借助政策东风,深入研究内地市场需求与法规细则,精准定位制定适宜的市场策略,积极开展合作,从而在庞大的内地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自身品牌与效益的双丰收。
与此同时,各界也要充分认识到,新举措并非仅仅着眼于帮助港药做大销售量,更在于借助香港的独特地位和角色,推动大湾区乃至整个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五年前推出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明确提出打造医疗、创新、人才、产业、国际化五个高地的要求,香港在此方面肩负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未来要进一步透过研发、销售的平台作用,创新制度机制,强化在湾区中医药领域发展的引领作用。
新一届特区政府上任以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明确指出,会把握香港在医疗体制、规管制度、标准制订、临床研究及贸易等优势,发展香港成为中医及中药国际化的桥头堡;包括探索应用大数据,推动中西药相互作用的国际研究合作,发掘更多具临床意义的证据,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等等。
各界期待,特区政府带领业界加大力度,抓住国家支持和湾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把握好今年一系列重要基建、发展规划启用和实施的良好形势,推动中医药发展开创崭新的局面,为国家中医药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