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灭赤多策并举 克难同舟共济

2025-02-03 05:01: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表示,如果两元乘车优惠政策“什么都不改”,长远而言财政上并不可行,特区政府正研究不同改善方案。社会各界普遍预期,将于本月26日公布的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将有具体的调整建议。然而,不管两元乘车优惠如何优化,对于政府庞大的财赤而言实质效果有限,因此这只能是开源节流的其中一项措施。特区政府仍需多策并举,有效回应社会各界期望。

  两元乘车优惠是一项德政,既能推动长者更多走出户外,促进身心健康,也能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其正面效益难以量化。但不可否认,香港社会人口老化加快,特别是近年将优惠年龄放宽至60岁后,有关补贴5年内增加3倍,占政府经常性支出的比重快速上升,现时每年公帑开支约40亿元。在特区政府财政赤字达千亿之巨的情况下,严控开支,是应有之义。

  更何况,有关政策确有被滥用的情况,顾问公司的研究发现,有人一个月内使用两元乘车优惠达400次,平均每日乘车13次。如何让优惠政策用得其所,效益最大化,符合社会公平原则,这是特区政府必须解决的问题。

  特区政府已经表明,年满65岁人士的2元乘车优惠绝对不会取消,即在政府“敬老”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对于60至65岁人士的两元乘车优惠作出调整。方案不外乎两个:一是限制使用次数,二是为优惠金额设定上限。两者各有理据,相信特区政府会仔细分析评估,找出最合理的方案,避免引起太大的争议。陈茂波昨日亦指出,会研究由公共交通营办商自行向长者提供优惠。

  两元乘车优惠关乎千家万户,舆论关注度很高。然而,这充其量只是开源节流措施的其中一部分而已。特区政府有意调整教育和医疗开支,包括提高急症室收费,将非紧急需要的就诊者分流向家庭医生等。最近重新实施的酒店税,亦是为了增加库房收入。

  教育、医疗、福利是公帑支出的最主要几项,特区政府为了灭赤而调整有关支出,实属不得已而为之。但另一方面,有关政策领域也是公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要来源,特区政府必须谨慎为之,尽量减少“痛感”。

  特区政府灭赤需要多管齐下,而精简架构、提升效率既是新形势下锐意改革、主动求变的应有之义,也是公众的殷切期待。香港目前有逾17万公务员,相对750万人口而言,有关比例不算低,带头节流是理所当然的事。例如,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减少外判服务,既可省钱,还能让公务员接触实际,而不是仅担任“监工”角色。公务员有格局、有担当,与时俱进,才能赢得公众的尊敬和拥戴。

  正如不少人注意到,目前政府架构中还有“打字员”、“高级打字员”等职位,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今天,这类职位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正如“电话接线生”早已被淘汰一样,特区政府有必要对内部职系作出全面检讨,调整、裁撤那些与时代脱节的架构和职位,对有关人员进行再培训、再上岗,优化架构,减少冗员,提升效率。如此才能避免予外界灭赤只会向别人开刀的印象。特区政府展示率先垂範的引领和推动,香港灭赤必然事半功倍。

  香港是高度开放的小型经济体,财政稳健是维系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关键。基本法亦为香港特区定下审慎理财、量入为出的大原则。前些年香港库房水浸,特区政府不断派糖,与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而现在进入不同经济周期,库房入不敷支,需要全社会共渡时艰,各方都要为灭赤作出贡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