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新股申购逾万亿 春江水暖港先知

2025-02-25 05:01: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踏入蛇年以来,港股气势如虹,恒生指数累积升幅逾4000点,成交放量扩大,成为全球表现最亮丽的市场。即将上市的蜜雪冰城超额认购近3000倍,申购额度逾1万亿港元,成为港股市场新股上市的冻资王,足以反映市场情绪的高涨。香港资本市场正经历疫情之后最强劲的复苏,这是国家高质量发展以及全球流动性拐点等多重浪潮交织下的必然结果。

  三年疫情叠加国际地缘政治的影响,港股估值被严重压缩。当腾讯、美团等香港高科技股估值徘徊在15倍水位之际,美国七大科技巨头的平均市盈率高达62倍;在全球多地股市迭创新高之后,港股堪称全球市场的洼地。外资最近加快了进入香港市场的步伐,纷纷提升其亚太基金中的港股配置比例,并积极投资新股。蜜雪冰城配售引入五大基石投资者,占其全球发售的45%,其中就有红杉及英卓资管这样的国际投资巨头。而股价一度低残的阿里巴巴恢复生机,股价急升约50%,同样离不开外资大手增持的因素。换言之,港股太抵买了,价值回归符合市场规律。

  去年9月底开始,中央为振兴经济推出一系列措施,效果逐渐显现。特别是最近一大批AI企业震撼世界,以及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召开,让国际社会深刻认识到中国经济有足够的韧性和潜力,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是不可阻挡的,不管美国如何打压“卡脖子”,都是徒劳。

  中国不仅是制造大国,更是智造大国,在AI、人形机器人乃至动画制作等领域皆可与美国一较短长。在这种情况下,外资对中国经济从“看淡”转为乐观,香港作为外资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桥头堡以及人民币最大离岸市场的角色更加吃重。中东、东南亚国家加强与香港合作,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投入重资布局先进制造、金融科技等板块,凸显香港连接内地产业升级与中东能源转型的枢纽价值。

  近来外资大行纷纷调高对港股的评级,这显然不是短期的投机行为,而是反映了一个形势的变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提升,国际创科中心建设在加速。港交所和证监会近年一直研究及完善上市规则,便利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包括去年推出合资格A股公司快速审批时间表,以及刊发咨询文件,建议降低A+H股发行人H股公众持有量要求等,进一步提升企业在香港上市的诱因。为了吸引更多创科企业来港上市,港交所推出18C章,允许未有盈利的“专精特新”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在加速有关企业成长的同时,亦大大提升了香港的科创能力及市场的纵深。

  特区政府近年大力发展家族办公室,香港管理资产规模前年底已突破30万亿元,有机会在两年后超过瑞士,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大量国际资本在港落地,必然在金融市场上有所体现。

  更重要的是,中央全力支持香港金融市场发展,沪港通、深港通等“北水南下”通道持续扩容,与其他惠港政策形成共振效应。上个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强调将持续深化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国家队”重仓持有港股,不仅为香港带来源头活水,亦极大提升投资者对香港市场的信心。

  香港金融市场活力澎湃,印证“一国两制”下香港拥有的内联外通优势仍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香港要紧紧抓住国家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加快改革促兴,推动更多机制创新,强化各方互联互通,在为国家高水平开放作出更大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更大发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