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危难时刻,中国政府第一时间表达关切、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第一时间提供物资帮助。就在昨日凌晨,灾区传来消息,中国救援队在缅甸首都医院废墟下救出一名被困近40小时的老人。中国救援人员正在与死神赛跑,冒着酷暑紧张搜救,争取在震后“黄金72小时”内抢救更多生命。此次行动再次彰显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大国担当和高效救援的中国速度。
3月28日中午,缅甸中部发生7.9级地震,截至昨日官方通报,强震造成死亡人数约1700人,另有约3400人受伤、约300人失踪。地震发生后,习近平主席向缅甸领导人敏昂莱致慰问电,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受伤人员和灾区民众致以诚挚慰问。同时,中国决定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中国红十字会亦向灾区提供紧急人道支援。
在距地震发生后不到24小时内,中国已派出3支救援队赶赴灾区。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携带全功能生命探测仪、地震预警系统、便携式卫星电话、无人机等救援物资率先抵达内比都。至昨日凌晨,救援队会同当地救援力量救出1名已被困近40小时的老人;而来自中国湖南岳麓蓝天救援队也在缅甸曼德勒成功救出一名幸存者。另一方面,中国国际救援队携大量物资从北京启程,乘坐2架中国空军运-20飞机飞赴内比都,随后赶赴灾区开展紧急救援行动。
缅甸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人民感同身受。中国政府迅速部署、高效行动。在困难时刻,中方同缅甸人民坚定地站在一起,以实际行动诠释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中国的高效反应,不仅得到缅甸政府和人民的热烈回应,也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等机构近日纷纷表示希望与中国政府合作协调,向缅甸提供紧急人道援助。
事实上,无论是2023年的土耳其地震,还是再早之前的伊朗、印尼、巴基斯坦、海地、日本等国家发生的天灾,中国都积极参与救援,并不断扩大援助规模,中国始终用行动和真诚践行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持续贡献中国力量,将“中国红”的温度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中国国际救援行动中,香港特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前年土耳其地震后,香港特区政府前日再派出51名由保安局、消防处、入境处同医管局组成的特区救援队,带备约9吨的救援工具,包括生命探测仪、搜索工具、卫星电话以及无人机,作为国家救援队的一部分,奔赴缅甸灾区协助救灾。行政长官李家超送行时,赞扬救援队无惧挑战,在救急扶危的大前提下展现专业精神,无私、勇敢,“是香港的骄傲、政府的骄傲、人民的骄傲”。香港特区救援队与国家救援队并肩作战,无私和高效的救援,既彰显了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是说好“中国故事”和“香港故事”的独特篇章。港人期待,救援队能顺利展开工作,并早日平安返港。
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天灾面前无分国界。当前国际合作面临种种新的风险挑战,在天灾面前,一些平日高叫“人权自由”的国家,出于各种私利而选择性提供救助,甚至借机大搞政治操弄,与中国无分肤色、民族、国家的真诚救助、无私贡献,形成了强烈对比。事实再次说明,中国是个真正的好邻居,更是世界稳定发展的最坚定贡献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在凝聚更加广泛的共识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