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以创新思维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25-04-03 05:01: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发展局昨日邀请市场在三个月内分别就前南丫岛石矿场、南大屿生态康乐走廊、尖鼻咀及白泥的生态旅游项目提交意向书,这是特区政府首次以“片区”模式打造新的旅游及康乐设施,展现了在新形势下发展高质旅游业的新思维、新路径,令人眼前一亮。

  香港依山临海,自然风光旖旎,可谓“无处不旅游”,单是二百多个离岛及一千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就是无尽的旅游资源宝藏。行政长官在2024年施政报告中,宣布在香港推广岛屿与海岸旅游。除了由文化体育及旅游局牵头推行的旅游项目外,发展局也一直就片区开发模式着手进行土地用途及工程规划方面的工作。前南丫岛石矿场、大屿山南岸生态走廊以及屯门流浮山三个项目,都是临海乡郊地带,有着丰富自然生态、文化及历史资源,且各具特色,因此率先纳入了开发版图。

  就发展模式来看,体现了三大创新。首先是片区开发。一个大规模的旅游康乐设施涉及许多项目,如酒店、娱乐设施、道路、绿化带、水电通讯及道路建设,也会有商业区、住宅区等功能配套。统一规划可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土地、资金、人力等资源的高效配置,优化空间布局,提高游客及工作人员的活动便利性,这与传统模式下将项目交由不同机构去负责,效率高得多。片区开发模式率先在北部都会区推出,如今用于旅游项目,有助特区政府积累更多经验,未来进一步优化。

  其次,在展开任何法定程序前,先邀请各界就三个项目提交意见书,这也是第一次。政府在确定最终发展方案前,听取并收集市场意见,显示了政府的诚意,这一方式有助确保最终予以落实的发展计划更贴近市场的兴趣及考量,更具可行性。毕竟,业界才是专家,对如何发展好项目有更敏锐的触觉、更科学的看法。政府纳其善者而用之,就可以避免传统模式下的闭门造车。

  其三,善用市场力量。发展旅游项目前期投资大、耗时长、回本慢。过去政府库房水浸,可以大包大揽的方式去发展。但在政府连年财赤之下,动用公帑需要更加谨慎。善用市场的力量去发展项目,由政府提供服务和政策配套,这是更好的发展模式。最重要的是,在市场主导之下,必然会想方设法加快流程、减少浪费、提升效率,大大降低发展项目动辄延期超支的风险。

  香港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推动经济转型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型,敢于走出固有程序的条条框框,多用新思维、新途径、新方法去解决新问题。在三个旅游发展项目上,特区政府展现了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的精神以及破旧立新的勇气,符合中央的期待,回应了社会各界的关切。

  但尊重市场意见及交由市场主导项目发展,不等于政府可以放手不管。特别是这三个项目中,有两个涉及房地产开发,有舆论担心将来发展商将旅游项目异化为地产项目,或者本末倒置,先搞房地产后搞旅游。这样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为此,特区政府提出将设立时间表,比如规定酒店需在何时完成,并要求旅游项目动工不能迟于地产项目。这样的要求是天经地义的。在项目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须加强监察,确保项目根据规划的时间表一一落实。

  如何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来港消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香港面对的一大挑战。内地拥有四亿中产阶层,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利用好香港的天然优势,发展好生态康健旅游,配合其他创意,足以做到既有人气效应又有经济效益,旺丁又旺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