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昨日在香港会展中心拉开帷幕,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大文化盛事。今次展览展出的一百多幅名家经典作品,浓缩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广东美术的重要成就,观众在欣赏岭南画派独特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品体现的家国情怀及粤港两地的文脉相连,这对当下香港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发挥好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角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能够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其密码就蕴藏在一脉相承的文化脉络里。而岭南文化、岭南画派,正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广东是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省份,是近代史上中国革新求变的前沿阵地。在商业贸易、文化交流方面,广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艺术领域,广东也是一贯勇立潮头。19世纪中后期开始,粤籍艺术家纷纷经由香港奔赴海外,积极探索将中国传统美术与西方现代美术共冶于一炉的创新审美,并于上个世纪初开创出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宗旨、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岭南画派,影响深远。
在抗战年代,广东艺术家以刀笔为枪,以艺术为载体,创作出一系列反映中国人真实生活及坚强抗战意志的作品。广州沦陷后,不少广东艺术家来到香港继续创作,以艺术唤醒民众的精神觉醒,对鼓舞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并最终取得伟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香港因此成为连接内地与海外的文化枢纽。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粤港艺术家接续岭南画派的创新精神,形成了多元繁盛的新时代岭南文化特色。
今次大展涵盖了高剑父、关山月、黎雄才等岭南画派名家大师的代表作,这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也是一次超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从百年丹青中,了解到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感受到岭南画派对中华美学的坚守,重温烽火岁月中老一辈艺术家们“以艺报国”的赤子丹心,感悟粤港两地血脉相连、同舟共济、同气连枝的深厚情谊。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展览以“其命惟新”为主题,深刻寓示了文化传承和兼容创新的辩证关系。香港进入“一国两制”实践新时代,也要以“其命惟新”的姿态,回应时代命题。在“十四五”规划下,香港致力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需要全力发挥“一国两制”下香港“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传承中华文明底蕴、汇聚世界文化精粹,让中国艺术的壮丽河山,通过香港艺坛走向国际舞台。而在艺术创作方面,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开拓中前行,让岭南画派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今次大展吸引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及广东省委有关领导担任开幕式主礼嘉宾并致辞。李家超在讲话中提出“三点期待”与艺术界共勉。包括以文脉为舟,深化粤港艺坛共融,共建人文湾区;以创新为笔,拓宽艺术对话视野,善用创新手法和艺术科技,推动跨界融合;以民心为桥,厚植中华文化认同根基。
今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特区政府筹划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今次大展作品中,很多以抗战时期的救国救亡为主题,是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使得今次大展具有特别意义。特区政府已成立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并每年举办“中华文化节”活动,让香港社会各界特别是年轻一代沐浴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