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支持网约车规管分阶段推进

2025-07-16 05:01: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运输及物流局昨日向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提交网约车规管框架,提出对网约车运营平台、司机与车辆实施发牌规管,对于争议较大的网约车数量封顶等问题则暂时留白,有待社会凝聚共识,不断优化方案。特区政府继前日发出第一个的士车队正式牌照,接着提出分阶段规管网约车的立法建议,迈出关键一步,展现了直面棘手难题改革求变的勇气,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受到各界欢迎。

  网约车平台于2014年进入香港市场,吹皱了一池春水。香港的士业服务长期质素参差,与市民的期待存在相当大落差,网约车为市民提供了多元化选择,因此受到热烈欢迎。但另一方面,网约车长期缺乏监管,在车辆和乘客安全保障、保险及司机专业水平方面存在不少弊端;特别是网约车动了的士业界的奶酪,抢走了不少生意,双方矛盾丛生,龃龉不断,影响社会和谐。

  网约车作为新经济业态,是大势所趋,但的士业仍有其存在价值,的士司机的生计也不能被漠视。如何让两者和平共存、公平竞争,的确相当棘手。11年过去了,问题如故,但不能一直拖下去。新一届特区政府上任以来,不再遇着问题绕道走,而是展现了改革破局的决心,在推出的士车队制度、希冀从根本上改善的士司机服务态度的同时,着手将网约车规管纳入立法程序,双管齐下,是顺应市场需求和保障公众利益的明智之举。

  今次提出的网约车规管框架,涵盖几个明确的方向。包括:政府对平台、司机与车辆均设立发牌规管,任何人无牌照营运平台或提供网约车服务,均属违法;所有网约车司机必须领有网约车司机许可证,许可证有效期5年,不得转让,但可续期;申请者需满足年龄及私家车驾驶经验的要求,5年内没有严重交通定罪纪录,并通过指定考核;的士牌照持有者可直接申请驾驶网约车资格,毋须另行考试;所有网约车必须购买第三方保险;网约车每年续期,需交纳牌照费,每程网约车服务也要交纳一定费用。

  根据规管框架,对网约车平台及网约车司机的数量不作限制,但对网约车数量设限,至于限额是多少则未作规定。事实上,社会上对规管网约车有共识,争议的焦点是网约车数量。的士业为保障自身利益着想,希望网约车数量越少越好;消费者却不作如此想,希望在乘车方面有更多的选择。特区政府必须平衡乘客及的士业界的利益,既要有利于竞争,又不能做滥市场,需要中间落墨。已有一些立法会议员就网约车数量提出建议,有待社会各界继续理性讨论,凝聚共识。内地、美国、英国等世界上不少地方在规管网约车方面已早着先鞭,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可为香港提供有益借鉴。

  从特区政府推出立法框架,明确规管大方向,同时在尚未有社会共识的立法细节方面留下一定空间,反映出特区政府既有改革决心,也有破解问题的务实举措。先易后难,分阶段推进,着实是明智之举。否则,如果立法一开始就触及最棘手问题,陷入激烈争辩的漩涡,反而欲速不达,耽误了立法进程。

  的士及网约车各具优势,各有市场,完全有条件并存。规管网约车关乎公众利益、的士行业长远发展和新经济业态的有序健康成长。相信特区政府在推进立法规管过程中,将持续听取社会各界及持份者的意见,不断优化立法方案。社会各界也应秉持理性、客观的态度,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将好事办好,为构建一个规范、有序、高效的出行服务市场贡献力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