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中欧携手做动荡世界的“稳定器”

2025-07-23 05:01: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全球贸易局势不确定性加剧之际,中欧迎来建交50周年。欧洲理事会主席斯科塔、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明天访华,中欧领导人将举行会晤。即将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是中欧关系发展重要节点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中方期待同欧方总结双边关系过去50年发展的有益经验和重要启示,规划未来50年对话合作前景,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对外发出清晰、正面和积极的信号。

  中欧建交50年来,双边贸易额增长了300倍。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进出口额2.8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平均每天进出口额150亿元,相当于建交时一年的贸易值。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市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越来越多欧盟企业以实际行动,来华开辟合作新领域,创新合作新形态。刚闭幕的第三届“链博会”,为中欧企业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吸引了众多欧洲企业积极参与,共同筑牢供应链合作新高地,促进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单边主义、霸凌行径严重冲击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中欧作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中欧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远远超越了双边关系的范畴,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性影响,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在双方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欧关系总体上呈现巩固发展的良好势头。

  毋庸讳言,中欧历史文化、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存在差异,中欧关系也受到中美博弈、美欧政策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欧洲内部在发展对华关系上呈现出一定的犹疑和观望的态度。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所谓反补贴税、在医疗器械公共采购方面限制中国企业参与,都属于歧视性做法。欧盟日前通过新一轮对俄罗斯制裁法案。对于欧盟在这一过程中以“莫须有”罪名制裁中方金融机构,中方表达了强烈不满、坚决反对,敦促欧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并表明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定维护中方机构的正当合法权益。

  然而,尽管中欧双边关系中有一些杂音,但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双方是伙伴而不是对手,是彼此的机遇而不是威胁,双方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特别是在中美已就贸易问题达成框架协议而欧美贸易谈判十分艰难、随时破裂的情况下,形势比人强,越来越多欧洲有识之士认识到,唯有同中国加强合作,才能对抗单边霸凌,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利益。

  正如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早前访问欧洲时指出,中欧选择开放共赢,携手践行多边主义,经济全球化就不会逆转。国际形势愈是复杂,中欧就越需要加强团结协作,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正确定位,坚定做动荡世界的稳定力量。欧盟方面也表示,愿意与中方相互尊重,超越分歧,增进理解,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期待双方共同努力。

  今次的中欧领导人会晤举世瞩目,相信双方将就彼此关切的问题进行坦诚、建设性讨论。重点议题将是发展双边关系和应对全球政治挑战。双方还将讨论如何推进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以及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绿色转型等双方关心的话题。至于欧洲市场对中企扩大开放以及中国稀土对欧稳定供应问题,相信也会在今次会晤中得到讨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今次的中欧领导人会晤不仅着眼当前,为双方提供管控分歧、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的契机,更将为未来的发展锚定方向。中欧携手,将照亮世界的未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