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香港国安法和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的实施,“硬对抗”已不复见,但形形色色的“软对抗”依然存在。从近日“独立书展”公然出售为乱港头目涂脂抹粉的所谓传记,到一名男子涉在商厦涂写具煽动性字眼被警方拘捕,再到有“黄店”至今张贴“黑暴”文宣,种种事例反映香港静水流深,反中乱港分子仍蠢蠢欲动。特区政府在坚决依法打击任何形式的“软对抗”的同时,更要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公众对“软对抗”的鉴别能力,进一步筑牢香港由治及兴根基。
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一些支持“黑暴”的“黄店”趁势而起。如今“黑暴”已经远去,但所谓“黄色经济圈”阴魂不散。其中一间位于上环文咸东街的“手摇茶饮店”,表面上与一般店舖无异,进入店内就会发现角落里张贴着两张当年的“黑暴”文宣,写有“抗争”、“愿荣光归香港”、“手足”、“和你lunch”等煽动口号。翻查资料,该店于“黑暴”期间开业,因曾在店外展示支持黑暴分子的文宣而被归类为“黄店”。多年过去,该店已发展到4家,有不少黄丝光顾后留言“打气”并在社交平台呼朋引类。
在香港国安法落实五年后,仍有一些人继续为“黄色经济圈”张目,继续展示当年的“黑暴”文宣,继续发布涉及煽动“软对抗”的帖文。这不能不引起高度警惕。事实上,“软对抗”的表现方式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和策略性,常以文化、学术、专业或媒体语境作包装,这些行为未必直接挑战法律,却以象征性行动、情绪化叙事或貌似“中立”的评论,攻击中央和特区政府、“妖魔化”香港国安法。这些软对抗未必有即时危险性,但在潜移默化之下,逐步侵蚀社会根基,破坏社会和谐稳定,遗祸深远。
近年来的香港书展也常有人鱼目混珠,夹带私货,展示出售具煽动性出版物。当主办机构加强监察、堵塞漏洞之后,一些打着“独立”旗号的出版机构自行组织所谓“独立书展”,与香港书展打对台。在一些“独立书店”中,近日出现了一本美化黎智英的所谓传记。黎智英是什么人,大家都很清楚。黎智英罪案缠身,部分案件已经宣判,而他被控违反国安法一案经过多个月审讯后,下月即将重新开庭,在此关键时刻,一本将黎智英美化为“成功的商人、灵活的创业家、民主运动领袖、香港的良心”的书籍出版,对黎智英涉及的种种罪行进行刻意扭曲,甚至对香港司法人员进行疯狂的攻击。可见这并非“传记”,而是“洗脑”文宣,企图干涉香港司法判决,配合外部势力轻判乃至释放黎智英的无理要求。
事实上,本书作者祈福德曾为壹传媒的董事,并担任所谓“香港自由委员会基金会”会长。去年法庭审理黎智英案时,该组织一边为黎智英鸣冤叫屈,一边要求美国制裁中央及香港特区官员、特别是参与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的官员。该组织长期配合美西方打“香港牌”、围堵遏制中国发展,大搞文宣战、认知战,企图分化香港社会,制造矛盾,阻挠特区政府依法施政。
正如夏宝龙主任所指出,“要清醒看到,反中乱港分子贼心不死,各种软对抗花样翻新,外部敌对势力对香港插手干预一刻都没有停止。”特区政府要统筹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在教育、社会工作、媒体等领域健全监察审查制度,以高度的警觉、清晰的立场及长远眼光,处理此类隐形挑战,为香港社会由治及兴打下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