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司局长出席2025年施政报告首场地区咨询会,听取市民意见。李家超指出,现时香港经济正面发展,但个别行业有压力,政府要“做大个饼”,也要照顾每个市民在“饼”中分得的部分,共同推动香港渡过经济转型期。李家超的表态展现出特区政府的未来施政思路:在发展中碰到的问题,需要用发展来解决;在经济转型中碰到的困难,需要用破局发展来解决。
香港经济呈现稳步复苏的好势头。今年首季经济增长3.2%,较上一季2.5%的升幅有所扩大。特区政府本周将公布今年第二季经济表现,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预告,经济将连续10个季度录得增长。美国当局发起全球贸易战、关税战,连奉行自由市场、实施零关税的香港也被针对,在全球经济不确定、不稳定性增加之际,香港经济仍然保持着持续扩张的势头,实在是难能可贵,充分彰显了香港经济的韧性,也反映特区政府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积极作为,施政有方。
有目共睹的是,香港在许多领域进展良好。港股今年来上升近三成,在全球金融市场位居前列;香港新股集资额至今超过124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总和,重夺全球新股集资额第一宝座。证监会最新调查显示,截至去年底,香港管理资产总值大增13%,至35.1万亿元,资金淨流入飙升81%,重新确立了香港作为亚洲首选资产管理中心的地位。特别是在“东升西降”的国际大势中,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地位具有天然的政治避险所效应,国际资金进一步加大在港的资产配置是必然趋势,香港取代瑞士成为世界第一资产管理中心,指日可待。
公司注册处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成立的公司总数达到84293家,截至六月底的注册公司总数攀升至149.48万家,创下历史新高。同时,今年上半年有761家非香港公司完成注册,截至6月底的非香港公司注册总数达到15509家,同样刷新历史纪录。这两个历史纪录,是本地及国际企业用真金白银对香港投下的信心票。这一数据与外资大行日前发表的专题研究报告相符合,该报告指出,在参与香港新上市公司的基石投资者中,外资占三分之二,本地资金占三分之一,外资是香港新股热潮背后的主要推动力。
但香港经济复苏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经济整体向好的同时,各行各业受惠程度不同,一些行业在经济转型期遇到困难。一些开业数十年的老字号也不适时代洪流而执笠,每每引起关注。政府公布今年4至6月的失业率为3.5%,略高于2至4月数据,香港零售、饮食、建造等行业承受压力,是不争的事实。但要客观看到,香港就业状况远远好过欧美、英国、加拿大等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
香港经济面临的一些挑战,部分是外围大环境变乱交织所致,部分是香港经济转型的反映。面对新形势,李家超一早表明“宁做艰难的改革者,不做躺平的停滞者”,表达了迎难而上、担当作为的精神。当然,解决问题不能靠政府单打独斗,而是需要群策群力。新一份施政报告展开咨询,就是为了倾听市民的意见,汇聚众智,为未来施政决策提供参考。
特区政府迄今已举行30场咨询会,收集逾4500份意见,数量按年增加31%。李家超冀盼市民继续建言献策,强调和团队会细心研究,继续创新求变,为市民做实事,一同缔造更美好的生活。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动香港求变创新发展,需要聚众智、凝众力,团结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