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高盛日前发表报告,强调香港今年以来新股热潮主要由外资推动后,大摩亦指出外资上月加速流入内地及香港股市,淨流入规模较6月份增长逾一倍,同时“北水”南下亦强劲增长。境外资金持续流入香港市场,最关键因素是内地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更加彰显,可扮演的桥梁角色愈发吃重。上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一系列重要政策,进一步为香港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注入了新动能。
根据大摩统计,7月份外资加速流入内地及香港股市,其中被动型基金流入39亿美元,主动型基金流出12亿美元,外资淨流入27亿美元,高于6月份的12亿美元。报告指出,外资机构是借内地上月底“反内捲”之际大举入场,反映其看好内地及香港股市的未来表现。截至7月31日,今年以来境外被动型基金累计流入110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70亿美元的水平。
很多人不会忘记,大摩曾是“唱衰”香港经济的外资机构之一。仅在一年前的8月份,大摩曾将恒生指数的基金目标大幅下调11%,最悲观情况下看12000点。然而,自去年9月底中央为振兴经济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之后,大摩放弃了看空立场,持续表达对内地及香港市场的乐观情绪。今年初,大摩指出尽管A股和H股已经出现显著上涨,但外资尚未真正参与这轮反弹,还有很大的配置空间。到今年3月份,大摩再次上调内地及香港股市的目标价,理由是企业盈利增长,推动了更高估值。
和大摩一样,其他外资机构也纷纷看好内地及香港股市的未来表现。瑞银日前发表报告,指港股现价吸引,尤其看好科技股,建议“逢低吸纳”。对于年初以来,香港新股集资额超过去年的总和,重登全球IPO集资额首位,高盛日前发表专题研究报告,指出在香港新上市企业的基金投资者中,外资占三分之二,本地资金占三分之一。这份报告与大摩的统计是一致的。
外资看好香港市场未来表现有多种理由,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基于内地经济持续回稳,“北水”南下潮流汹涌。据统计,7月流入港股的南下资金增至170亿美元,高于6月的100亿美元。今年前7个月累计淨流入1100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的1030亿美元。内地疫苗股中慧生物昨日截止申请,市场估计集资额超额4000倍,仅次于早前上市的布鲁可及蜜雪,荣膺今年超购王第三位,相信不少资金来自境外。
上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强调要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一系列重要信息进一步提振了国际资本对内地和香港经济的信心。下半年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将陆续有来,A+H模式热潮不断,而中概股回流也将陆续有来。继拼多多之后,内地连锁酒店亚朵亦计划来港集资数亿美元,不排除再有破纪录的申购倍数。
外资青睐、北水南下、中概股回归、人才回流、香港经济第二季增长高于预期……种种迹象显示,香港迎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个黄金窗口。只要香港继续发挥好“一国两制”优势不断创新求变,更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未来空间无限广阔。前日有报道表示,保监会积极推动大型寿险公司将主管投资的部门搬到香港,特别是把外部投资经理公司由新加坡迁回香港,以吸引更多资金和人才来港,正是香港积极作为的体现,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举措,吸引更多资金、企业、人才来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