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0年前的今天,《大公报》头版以五个铅字“日本投降矣!”向全国报道了抗战胜利消息。这五个字,力透纸背,道出了全国军民浴血抗战迎来胜利的无比自豪,也浸透了无数同胞辗转棘途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抚今追昔,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当家作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真是欢欣,真是感激,在笑颜上流下泪来!
80年过去了,甘洒热血的英烈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伟大的抗战精神也载入人类的史册。站在今天回望历史,我们可以告慰先辈,中华民族从未像今天这般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站在香港放眼世界,我们纪念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就是要铭记伟大的抗战精神,与全国人民一道,为早日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奋勇向前。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捍卫自由独立的正义战争,是与法西斯主义在东方主战场进行的殊死较量,是中国近代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和对手最凶残、牺牲最惨重的反侵略战争。
历史已经见证,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由此开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历史已经铭记,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精神财富。面对侵略者的凶残杀戮,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人人抱必死之心”“争着死,抢着死”,多少英雄前仆后继,毁家纾难、以身殉国。平型关前、狼牙山上、沙头角边……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没有像抗战这样有如此广泛的民众动员、如此紧密的民族凝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树起了一座座精神丰碑,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这样的精神财富,就是民族复兴不竭的精神源泉。
历史已经说明,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一伟大真理,是从抗日战争的血火中淬炼而来,是中华民族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共同书写的铁律。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面对强敌,带领中国人民以不屈意志和巨大牺牲,迎来了最终的胜利,证明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昭昭前事,惕惕后人。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抗战的胜利,不仅是河山光复,更是人心光复、精神重塑;抗战的历史,不仅是战争史,更是精神史、心灵史。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纪念抗战胜利,是为铭记历史,更为汲取穿越惊涛骇浪的智慧与勇气。
穿越历史风云,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国家强大是每一个中国人生存、发展和尊严的基本保障。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每个中华儿女的中国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共同努力。从救亡图存走向强国富民,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在继往开来的新的征程上再铸辉煌,是历史赋予的神圣责任。
穿越历史风云,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香港的命运从来都和祖国紧紧相连。在香港沦陷的“三年零八个月”的至暗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日旗帜,领导香港民众及海外华侨同仇敌忾、共禦外侮,谱写了伟大的香港抗战史,成为中华民族无比珍贵的共同记忆。而在整个抗战阶段,香港同胞或出钱或出力,或冒着生命危险参与战斗,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有祖国的保护和支持,正是有港人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困难和挑战才能无坚不克。
穿越历史风云,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传承抗战精神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更是香港迈向由治及兴的保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传承抗战精神是为了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从贵州深山,“中国天眼”团队探秘宇宙;到大漠戈壁,电力工程师将“死亡之海”变为“绿电蓝海”;再到香港的河套,创新热土正在加快大湾区建设步伐。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在推进“八大中心”建设中,香港将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80年前的今天,《大公报》社评写道:“日本投降了!抗战结束了!在八年苦战之余,得见这胜利的伟大日子到来,我们真是欢欣,真是感激,在笑颜上流下泪来!”李太白《早发白帝城》诗,有“轻舟已过万重山”之句。抗战胜利了,中国解放了,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我们闻捷而喜,为祖国自豪。回望历史,再看未来,我们怎能不为伟大的抗战胜利而骄傲自豪、怎能不为国家民族今日的富强而感慨激动。书写新的时代篇章,建设好东方之珠的香港,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