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昨日发布《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香港由去年的全球第九位大幅跃升至第四位,并超越新加坡成为亚洲第一,这是香港历来最高排名。香港人才竞争力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反映特区政府近年推出的一系列吸引、培养及留住人才政策已见成效,为推动香港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强大动能,进一步提升香港社会对未来的信心。
世界人才排名主要依据三大指标:投资和发展、吸引力及就绪度。香港在这三项指标上全面提升,其中在“吸引力”指标方面上升8位至第20位,“就绪度”上升1位至第3位,“投资与发展”亦上升1位至第12位。在多个细项评分中,香港也是表现优异,“科学学科毕业生”以高达42%的比例继续领先全球,“金融技能”升至全球第3位,“管理薪酬和教育效能”双双位列全球第5位,“国际经济”全球第6位,“司法公正”全球排第7位,“大学教育”全球第9位。这些数据显示香港人才发展并非依靠单一领域的突破,而是整个人才系统的全面提升。
因应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特区政府近年全力推动创科发展,并配套推出了以“高才通”为代表的一系列吸才政策,反应热烈超乎预期,截至上月底共收到52万宗申请,当中逾35万宗获批,已经抵港的人才超过23万。特区政府欢迎外来人才及其家人持续落户香港,充实劳动力,有效改善本港人口结构及填补人力资源的缺口,为本港经济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特区政府也重视培育本地人才,视教育为投资未来,新财政年度香港教育支出1029亿元,占政府经常性开支17.5%。根据去年施政报告建议成立的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由政务司司长领导,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留学港”品牌。
香港在吸引人才方面凸显了“一国两制”的优势,通过推动大湾区人才交流合作计划,促进区内人才流动,为国际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曾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二位,今年更跃升至第一位。这种“内联外通”的独特定位,成为香港在世界人才竞争中超越新加坡的关键优势。
事实胜于雄辩。香港非但没有出现西方舆论所渲染的所谓“人才外流”、“竞争力下降”现象,反而在全球人才排名中逆势上扬;香港非但没有“崩溃”,反而让香港“崩溃论”一再崩溃。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引述世界人才榜排名,指出以过去两年合计,香港排名累计上升12位,充分证明特区政府致力于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努力。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令人欣喜的是,香港近年来捷报频传,包括全球竞争力排名升至世界第三、重回国际金融中心三甲、商业法规和政府效率稳居世界前列、恒生指数升幅领跑全球、新股集资额全球第一、五所大学进入全球百强且排名节节上升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香港在各种世界排名中稳步前进,这是特区政府积极有为、改革破局的有力证明,更是“一国两制”强大生命力的生动诠释。
各界殷切期待,特区政府以人才排名提升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人才战略,在留住本地人才的同时扩大国际引进,加快国际创科中心建设,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阶层,因此催生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香港对人才的吸引力,着力呼应中央要求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聚集高地的定位,为科教兴国战略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