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施政报告一脉相承 深化改革水到渠成

2025-09-20 05:01: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接受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专访,着重阐述他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的改革理念。李家超指出,过去四份施政报告一脉相承,由最初制定绩效指标、到初步提出改革理念,再到今年深化改革,这是不断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而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让大家过得更好”。这一肺腑之言,道出了施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本届特区政府的初心和担当精神。

  这是李家超连续第四年在发表施政报告后到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接受专访,解释施政理念,凸显其对民意民心的高度重视。深化改革是贯穿今次施政报告的主轴。昨天访问时,李家超率先用20分钟诠释其改革思路。2022年上任之初,社会面对疫情冲击及房屋问题,需要施政报告聚焦处理,包括公屋的平均轮候时间要封顶,面积要封底,减少纳米楼。到2023年,香港走出疫情,社会由乱到治,当时的改革只是起步阶段,社会需要共识。去年,香港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与国安法一道筑牢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屏障,特区政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来,施政报告正式提出改革理念,告诉社会如何改革。

  新一份施政报告以深化改革为主题,可谓水到渠成。一方面是前三年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是香港经济转型到了关键时刻,需要将改革往纵深推进,破局发展。香港要改什么、破什么、立什么,以及改革是为了什么,施政报告给出明确答案,反映李家超对香港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改革不是为改而改,而是要打破阻碍香港发展的各种束缚,提升管治效能。李家超提出“部门首长责任制”,配合严谨的公务员评核机制,理清了权责关系,也起到激励作用,为加快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改革也是香港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与突破点。以北都为例,施政报告对症下药,提出两大主力改革措施。一是制度突破,成立行政长官亲自督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主理决策和方向,下辖三个小组负责推进具体工作;二是就土地开发拆墙松绑,简化程序,加快发展进度。多策并举之下,北都不仅将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香港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平台。

  加快香港产业结构调整,同样需要深化改革。李家超举旅游业为例,占香港经济总量3%至4%,看似不大,但涉及饮食、零售、酒店、交通等许多行业的表现,社会影响很大,关乎市民幸福感。在旅游消费模式转型下,香港需要发展高质量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高端制造业,令工作机会增加、市民收入上升。当大家都有了这个共识,就可以共同推动香港转型升级。

  李家超特别提到已成为香港新地标之一的启德体育园,形容改革也需要硬件齐全,有社会一流的硬件,才能推动“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结合。现在引入商业模式运作,当中包括康文署的场地,供市民休闲和运动,最终是市民受益。总之,改革的一头连着“政”,一头连着“民”,市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为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本届特区政府上任三年多来,香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居全球三甲、国际竞争力重返全球第三、香港五所高校名列全球百强、香港在世界人才排名中跃升至亚洲第一、香港居民收入中位数持续提升……事实证明,特区政府过去几年的改革取得实效。“写在施政报告中的内容”都会落实,这不仅是李家超的信心,也是广大市民的期盼。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