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优化历史教育 厚植家国情怀

2025-10-04 05:01: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教育局昨日向学校发出通函,公布优化高中中国历史科及历史科课程框架。这是落实行政长官李家超近年施政报告中强化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历史,树立国民意识及国家观念,强化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中史科及历史科一直肩负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培养国民身份认同及家国情怀的重任。然而,香港回归以来历史科长期不受重视,教科书的部分内容也偏颇,着重以西方角度看待中国史和世界史,内容碎片化,忽略了内地现代化成就和对改革开放的深入探讨。不少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如抗日战争的了解停留于表面,例如对东江纵队坚持抗战所知甚少。加上部分老师本身的政治立场有问题,长期耳濡目染之下,导致一些学生对历史了解片面甚至错误,产生身份认同的混乱,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偏低,这是香港在一段时期社会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

  痛定思痛,加强历史尤其是中史教育成为香港社会的共识。行政长官多次在施政报告中提到要强化历史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今次的课程改革正好补上这一课。根据最新课程框架,中史科由“中国古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两部分组成,现代史新增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内容,这样的内容增补是完全必要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也深刻改变了香港的发展进程。香港回归祖国后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保持繁荣稳定,如今进入“爱国者治港”新阶段,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的。作为香港特区的学生,不能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不能不理解中国共产党以推动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伟大信念。理解了中国共产党,就掌握了理解当代中国的脉络,进而产生国家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自觉将个人事业与国家发展、民族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

  此次历史科内容也有优化,如在新设的“现代世界的形成”单元中,包括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及亚洲的反抗等,这对正确认识香港历史很有帮助,可以破解以前港英政府对“鸦片战争”的美化,增强对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者、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前赴后继的认知,理解香港与祖国一直血脉相连的历史逻辑。又如在“中国与世界”单元中,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发展与成就等内容,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强大的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火车头,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有关单元的学习会增强学生的中国人自豪感,拓宽世界视野。

  新课程框架拟于2027/28学年在中四级全面推行,并适用于2030年及以后的香港中学文凭试。为支持学校顺利推行优化课程,教育局会提供协助,包括教师培训、多元化教学资源、历史考察、专业交流等。教学过程生动化,有助提升学习效率。

  香港的明天,需要有根有魂的年轻一代。高中中史科与历史科课程的优化意义重大,不仅补上了中国历史教育的课,更在培养国家认同上发挥重要作用。当香港青年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他们将成为连结香港与祖国的桥梁,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人、参与者和贡献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