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年前在“㓥房”中与李家超对话的少年,而今以小提琴手的身份于红馆的舞台表演。这样的“逆袭”成功例子并非个案,这是香港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港人拚搏精神的体现,也是新一届特区政府持续关心青少年发展的有力反映。从“共创明‘Teen’计划”到简约公屋、社区客厅等等,3年来特区政府以一项又一项具体政策,推动解决跨代贫穷问题,如今正取得初步成效。我们相信,朝着正确的方向久久为功,为青少年实现梦想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将涌现更多“逆袭”成功例子。
2022年7月30日,刚上任不久的李家超到深水埗探访基层,为其首份施政报告的具体政策了解实际情况。当时居住“㓥房”的李靖甫还是一名中二学生,与到访的李家超谈及他的小提琴手的梦想,并表示最大的苦恼是无钱考级。时隔3年,两人再次会面时,怀揣梦想的少年,已经踏上了红馆舞台,与著名小提琴家姚珏和香港弦乐团同台演出,演奏跨界作品《粤剧幻想曲》。这样的一幕,让李家超感到惊喜,也令不少市民感到温暖。这不仅仅是一个青少年奋斗的故事,更是一座城市昂扬向上精神的体现。
长期以来,香港贫富悬殊情况严重,更令人揪心的是,跨代贫穷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当基层家庭长期受困于“㓥房”,当基层青少年长期得不到帮助,香港就很难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中央高度关心香港居民的福祉,高度关心青少年发展问题。李家超上任后全力以赴积极施策,首份施政报告就推出“共创明‘Teen’计划”,协助来自弱势社群家庭,尤其是居住在㓥房的中一至中四学生,助其开阔眼界、增强自信、规划生涯、建立正向人生观,力争上游。至今计划已推行三期项目,累计超过一万人受惠。
推动跨代贫穷问题的解决,不能单靠一项政策。事实上,除了“共创明‘Teen’”外,特区政府还推出“社区客厅”,让基层学生有更大更好的课余学习、生活和互动空间;推出“简约公屋”加快基层家庭入住空间更大、更舒适、租金更便宜的居所,多方面协助基层青少年发展。除此之外,亦针对青少年的升学、就业、创业等问题,推出各类基金和计划。
上月公布的最新一份施政报告指出,将向儿童发展基金注资1亿8000万元,继续推行项目促进弱势社群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长远发展,并借镜“共创明‘Teen’计划”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各个项目元素,将成果由中学延伸至小学;同时通过香港赛马会的1000万元拨款,丰富“共创明‘Teen’校友会”活动,为青少年提供融合香港潮流文化及中华传统艺术的培训和体验。正如李家超昨日表示,期望继续透过多管齐下的精准扶贫措施,改变更多基层年轻人的人生轨迹,带来更多力争上游的希望。
由“㓥房”到红馆,由无钱考级到成为大师弟子,李靖甫同学靠努力拼搏,在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的支持下,一步步朝着梦想迈进。他以自己的奋斗经验说明,香港是一个“成就梦想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城市。当然,解决跨代贫穷任重道远,涉及居住、升学、就业乃至社会流动阶梯等方方面面,不可毕其功于一役。但从一个又一个成功例子中,从一项又一项有效政策中,从施政报告所展现出来的决心意志里,各界看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
特区政府勇于担当作为,积极务实施策,由治及兴正在变成一个又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