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开拓新蓝海 助力国家建设海洋强国

2025-10-09 05:01: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在香港航商总会成立一周年典礼上发表视频致辞,强调全球航运业正面临风高浪急的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香港发挥好“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不断提升航运业韧性,不仅能迈向价值链的高端,推动香港成为现代航运中心,更能为助力国家建设海洋强国与交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贸易格局和全球供应链加速重塑。特别是美国推行霸权政治,威胁对中国制造及拥有的商船征收高额过境税,对于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的香港航运业构成了最严峻的挑战。用“风高浪急”形容目前的国际情势,一点都没有夸张。

  但压力愈大,香港航运业展现出的韧性愈强。这个韧性,首先来自国家战略支撑。国家“十四五”规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均明确支持香港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加上香港拥有专业高效的航运服务体系,已经连续六年稳居全球第四大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充分反映香港在港口条件、专业海运服务、整体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雄厚综合实力。

  韧性也来自特区政府的积极有为,破局发展。2023年和2024年,特区政府公布了《海运及港口发展策略行动纲领》和《绿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动纲领》,为行业发展勾勒了清晰蓝图。今年七月,特区政府成立了香港海运港口发展局,作为一个高层次咨询机构,协助政府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长远发展策略。发展局委任非官方人士出任主席,成员主要来自航运业界,并设有专责团队、增加资源,加强研究能力、海内外推广及人力培训,从而推动香港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个月发表的新一份施政报告,为巩固香港航运中心地位提出一系列创新政策。这包括建立通达内陆的“铁海陆江”立体联运体系,积极拓展货源,即通过内地非常发达的铁路、海上、陆地及河流运输体系,将内陆省份的货物送到香港,通过香港运出海外,特区政府目前已同重庆、四川等多个内地省市签订航运合作协议。香港还依托“一带一路”,建立国际“伙伴港口”网络,深化国际航运网络交往,这是应对美国霸权主义扩张的重要手段。

  “打铁还须自身硬”。加快推动港口“绿色化”和“数字化”,成为提升香港航运业竞争力的两大“法宝”。前者包括为过境香港的船舶加注甲醇等绿色能源,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后者是应用AI、大数据等创新科技,提升港口运作效率。特区政府还透过修例,增加船舶注册的灵活性,吸引更多船东以香港为注册地。香港还将为大宗商品贸易商落户提供半税优惠,这将带动更多的需求。

  香港作为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指定的全球四大海事仲裁地之一,近年受理案件持续上升。律政司正考虑修订《仲裁条例》,令香港的仲裁服务更具吸引力、更便利及更具竞争力。长远而言,香港将成为主要的国际海事争议解决中心,有能力与目前位居全球第一的伦敦争一日之长短,更好配合国家在国际航运方面日益重要的地位。

  从施政报告多策并举,到航商总会群策群力,变局之下的香港航运业正在快速转型,向高端、智能方向发展,覆盖船舶管理、船舶租赁、海事保险、海事法律与仲裁等高端领域,这不仅能加强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更能完善国家的航运生态圈,助力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正如李家超所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香港航运业必能乘风破浪,开拓新蓝海。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