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立法会会期本周五完结,立法会主席梁君彦昨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今届立法会扭转了过去多年内耗的困局,重回理性务实,并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建言有为、实干有成”形容今届议员的工作成果。事实胜于雄辩,本届立法会尽职履责发挥了强大作用,高质量通过了大量议案,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展现了“爱国者治港”的新风貌,为推动香港由治及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届立法会是新选制下选出的第一届立法会,立法会运作进入新阶段,立法效率大为提升。四年会期内,举行了135次会议,通过了130项法案,较上届超过六成。其中,延宕20多年悬而未决的基本法第23条立法,在本届立法会任期内获得全票通过,体现了议会在维护国家安全上的高度共识和执行力。此外,涉及土地房屋政策、医疗改革等领域的民生法案亦获得高效处理,尤其是在规管网约车、简朴房等老大难问题上,展现了迎难而上“为民服务”的宗旨。
本届立法会没有“拉布”,没有“流会”,没有为问而问,议员们表现专业,辩论质素显著提高。例如在讨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时,不同界别议员从环保、交通、产业规划等多角度建言献策,促成政策优化;又如在争议颇大的《同性伴侣关系登记框架条例草案》审议中,议员提出许多意见,令致草案二读辩论中止,议员积极为民发声,彰显立法会不是橡皮图章。
统计数字显示,特区政府根据本届议员的建设性意见,就各项草案提出了超过1800项修正案,可见只要议政的出发点是以香港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依归,即使对政府施政提出批评,要求官员问责,同样会受到尊重和接纳。真正的言论自由,不在于口号激烈与否,而在于能否推动问题的解决,本届立法会正是以务实、理性、建设性的辩论,实现了高质量的民主。在“爱国者治港”原则下,议政空间没有削弱,反而脱离了政治对抗的泥沼,回归到理性高效、聚焦民生经济的正轨,回归到香港在行政主导下行政与立法互相配合又相互制衡的初衷,印证新选举制度是符合香港实际的好制度。
第七届立法会完成使命,第八届立法会提名期即将展开。包括梁君彦在内的不少现任议员表态不再争取连任,将来在其他岗位以其他方式继续服务香港和市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通过立法会换届实现新旧交替,是民主政治的常态。部分资深议员的退出,将鼓励更多爱国爱港、有才能、有志服务香港的新血积极参选。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香港面对的挑战和风险有增无减,而因应科技变革推动经济转型,也需要更多具备新知识结构、新思维理念的人才加入立法会,这有助香港进一步推动由治及兴。
这是新选制下的第二次立法会选举,选举回归选贤举能的本质,尤为突出公平竞争、良性竞争,任何参选人一旦通过法定程序,确认为合资格候选人,都将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展开竞争。正如“港澳平”文章指出,不存在什么“祝福名单”,也没有谁享有什么“特殊待遇”,候选人将通过比政纲、比能力、比形象,以“揼石仔”的韧性,全力争取选民的支持。
立法会选举关乎香港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关乎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关乎香港的未来。相信特区政府一定会全力以赴,组织好举办好今次选举,确保选举公平、公正、诚实、安全有序进行。社会各界也会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选举活动,为将香港家园建设得更好投下神圣一票,选出历史上最高水平的一届立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