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中央惠港新举措 强化香港“人才港”地位

2025-11-04 05:01: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国家移民局昨日公布实施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10项重磅举措,包括扩大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试点范围,在京沪和大湾区基础上,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全域及全国所有自由贸易试验区。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进入全面推广新阶段,为更多内地优秀人才来港交流和合作提供出入境方便,为香港巩固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注入新动能,必将进一步推动香港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2023年初,中央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为在大湾区工作的6类内地人才提供1至5年不等的多次有效签注。这一政策主要服务于特定领域的内地专业人才,包括杰出人才、文教人才、卫健人才、法律人才以及其他相关区域人才或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高层次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便利其来港从事科研、学术和专业交流活动。去年5月,人才签注政策的适用范围扩大至北京和上海。现在,有关政策进一步扩大至长三角、京津冀全域,以及全国20多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扩大人才签注政策范围,是中央关爱和支持香港的最新举措,对香港发展具有多重积极意义。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将香港打造为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支持港澳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这是因应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的战略性举措。“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人才是关键。“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在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汇聚创新发展动能方面,拥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可为国家和香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这正是中央大力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重要背景。

  扩大人才签注范围的另一层意义,是在加强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加深香港与长三角、京津冀这两大核心经济圈的合作,推进高层次的区域协同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既是国家三大经济发展引擎,也是内地顶尖高校、科技机构的集聚地。分布于全国各地的自贸区,则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人才签注政策适用范围扩大后,打通了香港与内地核心经济区之间的人才流动,进一步强化香港作为国际“人才港”地位。

  另一方面,更多内地高层次人才便捷往来香港,将增强香港对国际高端人才、跨国企业的吸引力,为香港进一步推进“抢人才”、“抢企业”提供了强大动能,巩固国际人才枢纽地位,本地创新产业乃至旅游、零售、餐饮和酒店等行业也将因此受惠。

  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凸显了在新的国际形势下,香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发挥空间更加广阔,“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更加彰显。香港在更好发挥自己所长、贡献国家所需的过程中,将实现自身的更大发展,为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国家是香港最坚实的靠山,国家好、香港好是永恒不变的主旋律。随着“十五五”规划的不断推进,香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香港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用好国家支持,加快北都建设,推动经济转型。而即将举行的第八届立法会选举既是发展香港高质量民主的里程碑,也是提升香港依法治理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契机,每一位选民积极行使公民权利就是为建设更美好香港家园添砖加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