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主持立法会选举政府统筹专班会议,统筹各部门全力以赴,办好这场选举,并推动选民在12月7日踊跃投票。《大公报》透过大数据分析参选人情况,发现“新老交替”、“竞争激烈”、“政纲比拼”成为关键词,印证新选制下选举回归选贤任能的本质,通过全面竞争、充分竞争,实践香港高质量民主,将选出历史上最高水平的一届立法会。
此次共有161人报名参加第八届立法会选举。根据程序,当参选人通过资格审查,正式成为候选人,激烈的竞选活动将随之展开。特区政府下周起为每一个选区或界别举办选举论坛,届时各候选人的立场和能力将会全面呈现在公众眼前,选民将根据候选人的表现作出投票选择。过去香港选举期间充斥的抹黑、挑拨矛盾、人身攻击等歪风,已随着新选制的落实而绝迹,候选人必须全力拼政纲、拚能力、拚投入,以实绩和诚意赢得选民认同。
《大公报》委托学术机构使用人工智能分析参选人情况,其结果为选举带来启迪。大数据分析指出,今次选举呈现多个特点,首先是新老交替。第七届立法会共有89名议员,其中35人放弃竞选连任,这种主动让贤的高风亮节,有助推动立法会的更新换代。今次报名的参选人有许多“新面孔”,有些是服务社区多年的区议员,有些是“政治素人”,多为业有专攻的高质素人士。这些新血的加入,将为立法会带来新风采,注入新动能。
竞争激烈是今次选举的显著特征。今次报名参选人数多过上届,地区直选20个议席,有51人参与竞争,当选率低于一半,难度不小。其中九龙中地方选举是6人争2席,竞争最为激烈。28个功能组别分享30个议席,有60人竞争,即有一半候选人将被淘汰,以前功能组别选举常见“躺赢”、“自动当选”的一幕,一去不复返。选委会界别40个议席,采取全票制选举,50人加入战团,意味着选票最少的10人将落选。难怪有人形容,今次选举是“人人无把握、个个有机会”。
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没有什么“祝福名单”,也没有什么人享有“特别待遇”,谁的政纲最能打动人心,谁的议政能力最强,谁的实绩最雄厚,谁的表现最优秀,谁的当选机会就更大。每一张选票,都要靠全力争取才能得到。这是公平、公开、诚实、安全有序的选举,是高质量民主。通过全面竞争、充分竞争,就能让市民优中选优、强中选强,确保新一届立法会更贴地、最能反映民意、最能契合香港和国家利益,推动香港管治能力进一步提升。
新一届立法会的4年任期,与国家“十五五”规划高度重叠,香港要在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中找到新机遇,进一步推动香港由治及兴,这需要行政与立法的良性互动。香港“一国两制”实践进入新阶段,将香港发展得更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是香港特区的双重使命,这需要新一届立法会议员具备更深厚的国家意识和更宽广的世界视野。一言以蔽之,新一届立法会责任更大,市民的要求更高,国家也期待殷殷,做好立法会选举事关重大,关乎国家、香港利益,也与每一位市民的福祉息息相关。
香港选举气氛日益浓厚,从街头林立的选举旗帜,到大企业纷纷为投票员工提供半天假期,从“首投族”跃跃欲试,到各社团组织呼吁投票,充分反映投票不仅是尽公民责任,更是越来越多市民的主动自觉。投下每一张选票,都是为建设香港美好家园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