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选举展开以来,候选人全力争胜,各界积极参与,展现了新阶段下的民主新气象。在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的今天,香港已经告别了以往那种“以政治立场定倾向”的极端选举文化,候选人关注的焦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贴近选民、贴近实际、贴近民生。正因如此,今天我们不再是为政客的政治立场而投,而是真正为自己更好的未来而投,在候选人中“优中选优”,选出那些能更好回应自身关切、回应业界关注、回应香港所需的议员。这样的立法会选举,没有不踊跃投票的理由。
长期以来,在港英当局所设制度陷阱之下,香港深陷极端选举困局。选举强调的是政治对抗、立场对决,以至于一些候选人无需任何政绩,只要喊几句政治口号就能当选;无需关注选民实际诉求,只靠抹黑和辱骂就能成功“出位”。受此影响,选民被迫根据候选人政治立场作出选择,那些长期困扰社区、影响自身利益的民生和发展问题,被搁置于一边。这也正是香港房屋、土地、青年与安老等“老大难”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随着中央打出一套组合拳、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之后,香港才全面拨乱返正。告别对抗撕裂的恶性竞争,展现理性建设的新选举文化,新选制的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和公平竞争性得到充分彰显。过去四年来第七届立法会的工作成果,以及香港摒弃“泛政治化”后所展现出来的良好发展态势,足以回答“新选制好不好、对香港有没有利”的问题,当前香港各界热情参与选举各项活动,原因也正在于此。
与此同时,另一种现象值得注意。有些人认为,在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后,选举已得到有效把关,反中乱港分子再无法进入议会,候选人都是爱国爱港者,“投不投票都无所谓”。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首先,从制度层面来说,投票既是选民的权利也是义务,积极投票是履行对香港这个家的责任体现,也是对新选举制度认可、对香港发展方向支持的表现。当前香港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是经过重大斗争和牺牲才得来的。回想2019年黑色暴乱的一幕幕,再看如今繁荣稳定的大好形势,用手中选票去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有香港特色的优质民主,是责之所在。
其次,新选举制度之下,候选人比理念、比贡献、比担当,展现了爱国爱港情怀和参政议政能力,参选政纲聚焦社区、聚焦民生、聚焦发展,体现了回应民心诉求的高度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对于选民来说,如今不是“无得选”,更不是“被迫选”,而是“优中选优”。从激烈的竞争中,选出更能反映自己心声、回应社区发展、回应业界诉求的立法会议员。这样的选举,真正回归了民主的初衷,能保障选民的根本和切身利益。可以这么说,选民手中投出的一票,不只是投给候选人,更是给自己和未来的信心一票。
香港当前正值加快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凝心聚力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开创新局面,是全社会的强烈共识。连日来,全港各地选举气氛热烈,选民投票热情高涨,形成一股强大的发展动能。正如“港澳平”文章所指出,相信广大选民会本着对整体利益和切身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参与选举投票,为香港、为国家,也为自己、为家庭、为下一代作出认真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