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前日首场宣讲会之后,特区政府25日在政府总部举行第二场四中全会精神宣讲会。与上次主要面向特区管治团队相比,本场宣讲会邀请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主要政团社团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听讲者范围更广,话题更丰富多元,并面向广大市民全程直播。
正如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致辞时所说,本次宣讲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关怀,也为香港未来发展指明了清晰路线。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主任周霁表示,希望通过宣讲,让大家从国家发展成就中更加坚定必胜信心,从形势任务中更好认清机遇前景,从“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更准把握发展方向,推动香港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从宣讲内容和会场内外的反响看,此次宣讲起到了鼓舞信心、明确方向的效果,必将对香港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通过这次宣讲,还传递了以下重要信息:
国家发展和香港发展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在宣讲会上,两位中央宣讲团成员介绍了过去五年国家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比如在创新科技领域,2024年中国受理专利申请是美国的3倍多;空间站“天宫”、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国产大飞机C919等一批大国重器集中涌现;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产量居世界首位;集成电路、量子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尤为难得的是,这些成果很多都是在克服外部打压、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取得的,殊为不易。
在区域发展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跃上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三地合作交流走向深度,超过20万港澳居民在广东工作、生活;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建设进入快车道。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港人亲眼见证、乃至亲身参与的。比如在创科领域,香港充分发挥了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独特作用,不少国家重大创科项目和大国重器建设,都有“香港力量”的贡献。大湾区建设就更不必说,香港本就是大湾区重要一员,也是大湾区融合发展成果的重要贡献者。香港和国家的关系,用宣讲团成员祝卫东的话说就是:国家好,香港一定好,香港好,国家会更好。
“十五五”规划擘画香港蓝图,带来重大机遇。“十五五”规划建议虽然直接提及香港的地方不多,但是高屋建瓴,提纲挈领,明确了香港未来发展的定位和方向,为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引。比如“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以及“支持港澳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等,都代表了中央对香港的定位要求,也是香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对比“十四五”规划对香港有关表述的不同之处,也可以看出国家对香港的定位要求既有延续,更有提升。比如,从“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到“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就反映了香港“由乱到治”转入“由治及兴”、“爱国者治港”已成共识的社会背景下,中央既对香港局势充满信心,也对特区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再比如,规划建议提出香港在“融入”的基础上,增加了“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更强调主动作为和担当精神。宣讲中还透露,未来中央对港澳的政策支持力度会更大,范围会更广。相应地,这意味着国家对香港的期待和要求也会更高。
“融入和服务”与“发挥独特优势”并行不悖,相互促进。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与中央强调的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往往被同时提出,因为两者是并行不悖的。“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决定了香港双向开放桥梁和窗口作用,既可以作为外部资源要素“引进来”的大通道、大枢纽,也可以作为国家“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可以在助力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
事实上,两者不仅不矛盾,还可以互相促进。融入和服务越深入,独特优势越突出,发挥的空间和灵活性也越大。而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加速变化的当下,这种独特优势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两天两场宣讲和见缝插针的调研交流,内容丰富,指向明确,给香港各界提供了难得的学习领会四中全会精神的机会,体现了中央对香港一以贯之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也帮助香港各界坚定了信心,明确了方向,必将为香港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带头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特区政府已经作出表率。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必须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和目标任务,扎实推进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举措,主动对接国家“十五五”规划,全面推进金融、创科发展双引擎建设,与世界各地展开更广泛、更紧密的交流合作。各司局长也结合自身工作,提出了贯彻落实“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措施。
当下,第八届立法会选举正在密锣紧鼓展开,新一届立法会任期与“十五五”规划高度重叠,因此选好立法会,既是发展好巩固好香港优质民主的关键一环,也是贯彻落实好四中全会精神,为香港拚经济、谋发展增添新动能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