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北京观察 > 正文

让改革开放“四十不惑”

2018-11-08 03:17:17大公报 作者:马浩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古语有云:“四十不惑。”经过40年的艰辛探索和风雨历程,中国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国力显着增强。在此基础上,理应是一片方向明确、路径清晰的前景。
 
但是,今年以来国内外形势在纷繁复杂,逆全球化浪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尤其是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引发对“国进民退”的担忧。更有甚者,“私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等奇谈怪论公然堂而皇之传播散布。这令部分民众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多,产生疑惧、困惑。
 
在此情势之下,从10月下旬至今,短短十多天时间内,中国最高领导层先后视察广东、召开民企座谈会、开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视察上海,向国内外释放出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强烈信号,这对於廓清迷雾、稳定民心,意义重大。
 
这些视察地点的选择和活动的举办,均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意义。广东和上海,是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进程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大历史坐标,是最能体现改革开放成就的地方,也最能见证改革开放的曲折和不易。昔日当改革开放遭遇质疑、面临动摇之时,邓小平以伟人的战略眼光视察深圳、开放浦东,及时一锤定音,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保证了改革开放航船的破浪前行。这是改革开放的一笔宝贵思想遗产。
 
而今,最高领导人再次视察广东、上海,发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动员,承前启后,赋予了新内涵、新使命─“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同“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相互配合……这些新的战略部署,是对中国区域经济版图、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为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注入了新动能。
 
本月1日,中美元首实现通话,打破了过去数月的僵局,并相约本月阿根廷G20峰会期间会晤。对外开放形势也迎来新的转圜契机。信心比黄金更宝贵,当公众能够从政府的改革开放诚意中获取信心,则能不为杂音、歪风、逆流所惑,戮力向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