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之日,人民大会堂外的气候是乍暖还寒,而中国经济也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期。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既响彻锐意改革、砥砺奋进的春雷,也不忽视各领域残留的坚冰。
报告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担当,自我剖析,坦承短板不足,直面难题挑战。譬如,有效需求不足,消费不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账款拖欠问题突出,就业增收面临压力,以及政府部门政策落地偏慢、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
的确,当前存在的地方债务风险、楼市股市疲软、行业“内卷式”竞争、“远洋捕捞”等逐利性执法,以及民生领域的大学生就业难、“集采药”忧虑、“鸡娃式”教育等问题,都让不少干部、民众产生“压力山大”的体感认知。“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正视问题,才能精准施策。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是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更是提振信心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信心,首先源自对总体形势和发展机遇的科学研判与战略定力。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腾挪空间依旧稳健充裕。体量规模稳步扩大,增速仍居世界前列,外贸再创历史新高,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高新科技接连“出圈”,“神器”“重器”层出不穷,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充沛动能,换装了强劲的新引擎。
信心,也来自扎实给力的部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十大方面的任务,犹如军令状,做到了“民有所呼,国有所应”。譬如,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优化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可谓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充分体现了问题意识和靶向思维。李强总理在报告中说:“我国经济航船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这得益于以实事求是的罗盘校准航向,用改革创新的涡轮驱动前行,从而无惧国内外各种风险,于“两岸猿声啼不住”中穿过激流险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