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两会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不断“破圈”的同时,“破卷”列上了经济科技全局工作的重要任务台账。一方面对创新抱持不息的热情和勇气,一方面对内卷保持足够的清醒警惕,是护航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面。
过去多年,特色小镇、光伏产业园、风电设备基地、芯片企业,都曾陷入内卷漩涡。当风口降临时,地方政府难抑政绩驱动和GDP亢奋,在土地、财税、信贷等方面,无节制地开小灶、滥发“地方粮票”,招商引资,跑马圈地;而资本则烧钱砸钱,套取补贴,跟风进场,开足马力。产业趋同的低水平重复扩张,最终沦为一地鸡毛。
如今,面对产业革命的醉人前景,眼见杭州“六小龙”的破圈腾飞,各种打着AI、元宇宙、区块链、大数据、低空经济等名号的项目、园区,又渐呈蜂拥之势。但他们只看到了梁文锋、王兴兴的一鸣惊人,却忽视了背后的工匠精神与厚积薄发。内卷的根子就在于只有流量厮杀和规模血拼,而没有硬核创新的支撑。缺乏价值赋能,就只能打价格战,造成竞争失序,产业空转。
“破圈”实际上是一种供给侧改革,通过技术或业态创新,创造新需求,开辟新赛道,拓展新市场。譬如大疆、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DeepSeek、宇树科技,不断劈开技术壁垒,深度重构全球产业链和行业生态,提供了一个个破圈范本。反观传统制造、平台经济等领域,却深陷泥浆肉搏,产量流量节节攀升,价格利润则“跌跌不休”。
唯有站在“创新高地”,才能真正破圈,御风而行;只靠挖掘“政策洼地”进行逐底式竞争,就难以避免“拥挤红海”的倒灌。
破除内卷,需遵循法治化、市场化原则综合施策。纠正地方政府设置壁垒、破坏公平竞争的政策偏差,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并通过出台产业引导清单,加强行业自律,帮助企业克服战略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