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闭幕,各项工作安排、发展指标正式敲定,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擘画了清晰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方向。“十四五”规划,进入最后的冲刺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五年规划,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之一。“十二五”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起航中国式现代化……一个个五年规划承前启后,在国家发展历程中留下了一座座里程碑。
对比“十四五”规划的各项指标,有的已经提前超额完成。比如,按照规划,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提高到65%,粮食综合生产能力6.5亿吨(1.3万亿斤)以上。而在2024年,城镇化率已达到67%,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台阶。“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0%”的目标,也在2024年提前实现。
有的指标,则在今年的工作安排中“增高”“加码”。“十四五”规划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新建、改扩建2万所幼儿园。而在今年的工作安排中,正式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科学技术支出预算增长8.3%,都在规划基础上确立了更高目标。
一系列鼓舞士气、振奋信心、稳定预期的“硬核”指标,充分彰显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底色、亲民底色。既显示了“十四五”以来,中国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令“家底”更殷实、发展更具韧性,同时也体现政府自我加压、立军令状的责任担当。
而“十四五”规划中的川藏铁路、深中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等世界级大型工程,或胜利完工,或有序推进,为国内统一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畅通血脉、搭建骨架。
一年之计在于春。目标是行动的“指挥棒”。两会进一步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统一思想,为冲刺“十四五”汇聚磅礴伟力,吹响总动员号角。在坚定信心的同时,亦应坚决扛起责任,聚焦需求不足消费不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增收面临压力等问题,对照任务清单,挂图作战,敢为善为,切实增强大众的获得感,为“十四五”画上高质量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