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黑龙江哈尔滨,儿童肥胖专科门诊医生为小患者测量腰围。
“国家喊你减肥了”是今年全国两会最具温情的话题之一。“体重管理年”纳入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议事日程。体重,这一向来被认为微不足道的个人“小事”,上升为了国家“大事”。
民以食为天。在昔日的短缺经济、物质匮乏的年代,粮油肉蛋都需凭票供应,饥饿伴随了许多人的成长记忆。能够吃饱饭,是人们的第一梦想。这让“胖是福”的观念根深蒂固。胖,意味着生活富足,意味着拥有特殊的经济条件或社会地位,甚至被赋予命运好、事业顺等意涵,成为大众艳羨的对象,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文学作品里出现的众多“柴火妞”“排骨仔”“瘦竹竿”“豆芽菜”等形象,恰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脱贫攻坚胜利完成,举国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全面小康。在绝大多数地区,温饱问题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伴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平均寿命都有了显著增长。但与此同时,肥胖又成为“幸福的烦恼”,不再是身体的“豪华套餐”,而是疾病隐患高发的“健康警报”。
从曾经的追求富态到如今注重体重管理,从解决温饱到追求营养均衡,从大鱼大肉到讲究膳食搭配,观念的嬗变不仅折射出物质生活的进步,更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跃升。健康体魄、运动活力、自律生活等新的价值追求,通过体重管理这一具体行为得到彰显。并且,诸如靠一味节食来单纯追求体重数据下降的做法,也逐渐得到纠偏。科学饮食加运动健身,得到广泛认同和践行。
而国家设立“体重管理年”,这一对民生细节的温柔俯就,对于整个社会风尚,将产生巨大的正向引导作用。这从十年前“光盘行动”制止浪费的效应,就可窥一二。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体重管理指导原则》《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针对不同群体,提供具有实操意义的指南,契合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民素质的持续改善,呈现给世界的将是中国人更加健康、更加自信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