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的政治局会议,最突出的热词就是“加”字。譬如,“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加大服务业开放试点政策力度”“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加快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等。
此次会议处于十分关键的时间节点。一季度,中国经济顶住各种压力,实现了5.4%的增速,稳中有升,开局良好。进入二季度,美国肆意挥舞关税大棒,不断极限施压,令全球经济和国际市场急剧恶化,极大增加了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非常之时,须行非常之策。面对变局、乱局,中国将“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战略定力,与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战术灵活性相结合。20余处“加快”“加紧”“加大”“加力”的背后,充分体现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力道十足,传递了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一揽子政策之中,“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坚持用深化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稳经济提供了清晰路线图和方法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丰富了宏调政策工具箱和组合拳。可以说,直击难点、痛点、重点,兼顾速度、精度、力度。
仅本周以来,《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密集出台,合力降低准入门槛,拓宽发展赛道,激发企业活力。更重要的,贯穿其中的鲜明改革思维、开放导向,给予市场以清晰稳定预期。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本次政治局会议重申:“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每一项“加法”,实际上都是在与不确定性抢时间、争主动。政策早一步,企业、市场、民众信心就多一分,中国经济的底气和韧性更增一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