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年,新时代以来的第二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举行。2015年的会议,是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步“套开”,而此次则是专门召开,更加凸显出城市工作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会议对城市工作的理念、基调、目标、主题、主线、抓手等,做了全盘部署,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以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城市体系,这是改革开放的鲜明缩影。2024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67%,城镇常住人口增至9.44亿,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的19个城市群,贡献了全国85%的经济总量,成为引领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在当前国内外多重挑战之下,以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顶层战略。
十馀年来,各地城市建设堪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杭州“六小龙”和深圳“四大金刚”领衔的科技创新,上海、北京在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的先行先试,哈尔滨、淄博为代表的个性文旅,都成为了新的城市名片。本次会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聚焦了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生态环境、文化建设、运行治理等不同维度。
值得注意的是,“韧性”正式确立为六大目标之一。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上升到新的高度。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不仅要严防楼宇垮塌、重大火灾、洪水内涝、地震等灾害,更面临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网络信息安全等新型威胁。必须有行之有效的应对预案和监管机制,才能避免由脆弱性隐患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韧性城市”不仅是工程技术层面的课题,更是治理理念的更新。
此次会议还强调,城市工作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在会议开幕当天,中纪委通报广西恭城县脱离实际、盲目决策、强行推动“瑶汉养寿城”项目,造成烂尾。这是权力任性的典型。城市发展中好大喜功、贪大求洋、“面子工程”,过度占用资源、透支自然生态、破坏历史风貌等问题屡有发生。此次会议,进一步厘清、校准了城市工作的路线图和方法论,也为权力画出了红线,回归“人民城市”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