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三件关乎中美经贸乃至全球经济的事情,几乎同步发生。一是中美新一轮经贸会谈,就继续推动暂停关税战相关措施展期达成共识。二是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代表团访华,广泛会晤中国工信部、贸促会等部门。三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调对中国经济今年增幅预期,同时警告受美国贸易政策影响,世界经济仍较脆弱。
正如IMF所指出的,由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较高、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财政脆弱性加剧等多重因素叠加,加剧经济下行风险,各经济体务实合作、减少贸易和投资壁垒至关重要。从日内瓦,到伦敦,再到斯德哥尔摩,三次会谈磋商推动关税战降温,显示了中美通过对话管控分歧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此次斯德哥尔摩会谈,推进“休战”展期90天,这一富有弹性的安排,仍为未来达成协议开辟了想像空间,有利于增强各方信心和预期。不过,半年来,世界已经充分领教了美国善变。破解问题的症结,仍在于回归理性、管住任性,构建清晰透明的贸易框架,来减低不确定性。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代表团此次访华,是今年4月特朗普发动关税战以来,中国迎来的最大规模美国商界阵容,囊括苹果、波音、奥的斯、赛默飞世尔、联邦快递等许多跨国巨头。而在7月中旬举行的第三届链博会,参展美企数量较之上届增长15%,位列各国之首。这都反映了美企对于中国市场和经济前景的继续看好。
7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继续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地缘冲突加剧、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关键时刻,中国顶住保护主义的压力,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成为全球贸易的“稳定器”。相向而行、实现双赢才是中美经济的优选项,抱持零和博弈、单边优先,必然两败俱伤。“24%”和“90天”不应是常态,也非长远之计,而只应是合作进程中的一个缓冲期。摒弃成见,扩大共识,美方与华相向而行,中美经济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在发展中实现动态平衡”的双赢共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