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格美”(台湾称为“凯米”)日前横扫台岛,各地豪雨不断,尤其台南、嘉义、高雄等南部城市的水灾最为严重。马路变成河流,洪水涌进住宅,台南市甚至有约90万只畜禽溺毙。近20年来台湾编列的治水经费累计逾一万亿元(新台币,下同),尤其2017年民进党蔡英文政府炮制的“前瞻基础建设计划”就编列了8000多亿元,当中用于治水的部分就达2000多亿元,占了整个基础建设计划的四分之一,而且台南、嘉义、高雄获得的相关治水预算在一众县市中最多,如今七年过去了,岛内南部一遇到台风和豪雨,竟仍是“一片海洋”。试问,这大笔的治水经费去哪儿了?丢到水里也连声扑通都听不到?
据说,蔡政府“前瞻基础建设计划”在水环境建设的项目共2040亿元预算,其中“水与安全─县市管河川及区域排水整体改善计划”更编列了884亿元,前三期水环境建设相关补助中,件数与补助金额都以高雄市、台南市和嘉义县名列前茅。除了治水工程,若单看县市管河川及区域排水整体改善计划,第一线补强城市防洪排水的“应急工程”,高雄市、台南市、嘉义县的工程经费也居冠。此外,2019年起,蔡政府6年来共核定近80亿元整治各地的应急工程,高雄市、台南市和嘉义县也共拿走了4成经费。由此可见,台南、嘉义、高雄拿到最多的治水经费。这并不令人意外。这些县市是民进党的大票仓,当然获得民进党政府的偏爱。但问题是,为何拿到充足的治水经费,这些县市仍出现大淹水?
在治水工程中,建立科学的污水系统相当重要,可以使雨水尽快排走、减少积水的机率;反之,如果污水系统覆盖率不足或者存在堵塞情况,那在暴雨期间可能无法有效排走大量的雨水,从而导致淹水。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岛内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台北市和新北最高,高雄市为50.63%,排第四位;台南普及率不到3成仅28.65%,不及全台平均42.61%,甚至还比非直辖市的基隆、花莲、金门等地低;嘉义县普及率则1成不到,仅9.12%。看来,台南、嘉义、高雄虽然拥有巨额的治水预算,却没用在重点上,难怪这水“越治越淹”。
民进党蔡政府当年编列预算治水,不仅号称“不淹水”,还声称“不缺水、喝好水”,但台湾这些年几乎年年都面临缺水危机,每年春季除了翡翠水库仍丰沛,全台水库几乎个个见底。台湾“五缺”,其中之一正是“缺水”。
2000多亿元的治水经费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七年过去了,以前淹水的地方照样淹水,缺水问题依旧无解。民进党就是这样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