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隔海观澜 > 正文

隔海观澜/赖清德“台独”言行砸台湾民众饭碗\朱穗怡

2025-03-19 05:02: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赖清德最近就两岸议题发表强硬讲话,叫嚣中国大陆是“境外敌对势力”,还炮制所谓“17项策略”严格规管两岸交流,并选择在大陆方面举行《反分裂国家法》实施20周年前夕宣布,无非是要放大其挑衅效应。赖清德声称,大陆搞“渗透”、“统战”,使不少台湾民众受到“影响”、“混淆国家认同”,所以要规限两岸交流。但不久前赖当局陆委会的民调宣称“岛内近9成人赞成两岸‘互不隶属’”,既然台湾多数民众的心志如此“坚定”,又何必大费周章地制订什么“17项策略”?莫非陆委会的民调是假的?

  赖清德的“台独”言行给两岸关系和台湾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连日来引发排山倒海般的批评声浪。民进党“逢中必反”,无论是在野还是执政,都不乐见两岸交流密切、不乐见两岸民众走亲走近,而最近这“17项策略”是民进党首次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全面规限两岸交流,涵盖范围包罗万象,包括军事、经贸、“外交”、文化、宗教、娱乐、青年交流、人员往来、申领大陆证件等,当中的内容多达二千多字,详细列出对两岸各领域交流的限制措施,显然是要营造一种恐怖氛围,即凡是与大陆沾边的都是“危险”的、要被调查或受处罚的,以此恐吓台湾民众不要去大陆求学和工作、不要参与两岸交流、不要申请大陆证件、不要与大陆民众往来。这不仅是要阻挠两岸交流,其最终目的是要切断两岸交流,正如岛内媒体说“赖当局要把‘两岸关系’变成‘没有关系’”,企图令两岸关系倒退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的“敌对状态”。这恐怕会令台海局势升高。因为两岸如果缺乏交流和往来,缺乏对话和沟通,则容易产生误解和误判,从而将会爆发各种冲突。岛内各界近日纷纷批评赖清德打压两岸交流,挑衅大陆,制造对立和矛盾,是要把台湾推向战争的边缘。

  “17项策略”对大陆充满敌意,而且针对性相当强。这些年两岸关系虽然因民进党当局奉行“台独”路线而跌入谷底,但大陆方面对为台胞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善意和诚意始终不变,通过深化融合发展,进一步给予台企台胞同等待遇,增加了台企在大陆的商机,使台胞在大陆生活、工作更加便利。但民进党当局竟视大陆的惠台利民措施为“眼中钉、肉中刺”,“17项策略”指出要对台湾民众申请大陆身份证、居住证、定居证等事宜进行清查和管理,并“因应中国借融合发展吸引台商、台青之威胁”而强化管理两岸经贸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术往来,还要“教育”台湾青年学子不要被大陆融合发展“吸引”。然而,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台商投资大陆、台湾年轻人到大陆发展,是因为他们在大陆找到“用武之地”,在那里过上更好的生活,赖当局竟然“阻人发达”,怎能不激起民愤?

  此外,台湾旅游业近年不断呼吁民进党当局解除赴大陆的“禁团令”以及尽快恢复陆客赴台游,以解生计困境,但“17项策略”老调重弹,说“要提高台湾民众赴中国旅游风险意识”,可见民进党当局仍无意恢复两岸旅游往来正常化。这根本就是要砸业界从业人员的饭碗。

  “17项策略”还恐吓在大陆工作的台湾艺人不要做出“危害台湾尊严”的言行,摆明是针对支持两岸统一的台湾艺人。最近有不少台湾艺人在网上转发“中国台湾省”的帖子,民进党当局恼羞成怒,下令调查,可见它平时挂在嘴边的“言论自由”不过就是一句政治口号,其“民主面具”背后其实是一副独裁专制的嘴脸。

  “上天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赖清德和民进党为了搞“台独”,为了以权谋私,一再破坏两岸关系,一再损害台湾民众福祉。岛内民怨民愤日积月累,最终必会如火山爆发般,把赖当局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