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隔海观澜 > 正文

隔海观澜/“独派”狂言揭示“大罢免”若得逞将是灾难\朱穗怡

2025-08-12 05:02: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台独”顽固分子、联电前董事长曹兴诚最近在台中罢团造势活动中叫嚣“可惜这次‘立法院’多数(席位)没拿回来,否则第一件事就是要宣布统一是违法的言论……反‘台独’也是反对台湾人主权的一种违法言论。”听了这番狂妄的言论,不少台湾民众应会庆幸首轮“大罢免”民进党当局一败涂地,否则难以想像这帮民进党政客会嚣张成什么样子,也印证了外界的忧虑:如果民进党“大罢免”成功,掌控立法权,势必会通过更多推动“台独”的法案,进一步升高台海局势,把台湾推向战争的边缘。

  曹兴诚图谋禁止在岛内发表涉及两岸统一的言论,不禁让人想起早年台湾地区禁止宣扬“台独”主张及进行相关活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民党政府大力打击“台独”活动,破获了多起案件,使得岛内“台独”势力难以集结,始终不能形成气候。1964年,台湾大学有学者炮制《台湾人民自救宣言》,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刑满释放后逃出台湾、前往美国。可见,当时在台湾“台独”分子如过街老鼠般毫无立足之地。然而,李登辉上台后,与“台独”势力相互勾结与利用,使得岛内“台独”势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恶性膨胀。尤其1992年5月,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通过“刑法100条”修正案,“台独”势力获得言论与结社“自由”,大部分在押的“台独”首要分子陆续获释,从此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台独”分子自此可以在岛内大张旗鼓地宣扬“台独”主张、进行“台独”活动。

  2000年民进党陈水扁上台,宣称两岸是“一边一国”,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废除“国统纲领”,摧毁了台湾方面推动两岸统一的机制。陈水扁政府还在教育领域推行“台独”教材,在社会领域大搞“去蒋化”、“去中国化”。2008年5月,国民党马英九执政,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交流,岛内社会的“台独”氛围得以减弱。可惜好景不常,2016年5月民进党再次上台执政至今,过去8年的蔡英文政府和现在的赖清德当局加大推动“台独”的步伐,尤其赖当局在推动“法理台独”方面动作不断,早前以台湾居民张立齐曾申请大陆定居证为由撤销了其台湾身份证,最近又以桃园一位里长没有提供放弃大陆“国籍”的证明为由撤销其里长公职,还准备修法规定如果大陆居民申请移居台湾必须放弃大陆护照。赖当局这一系列行径就是要在“法理”上严格“区分”大陆和台湾,即不允许同时拥有两地的身份,不允许拥有所谓“双重国籍”,换言之,就是在法规上把两岸视为“两个国家”。这也是赖当局掀起“大罢免”的原因之一。倘若“大罢免”得逞,民进党成为立法机构第一大党,摆脱了国民党等在野党的监督和约束,则可更肆无忌惮地通过更多阻挠两岸交流、推动“法理台独”的法案,届时台海情势之恶劣可想而知。

  其实,岛内相关法规具有“一中精神”。其“宪法”增修条文清楚写有“为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的字眼。岛内“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一条也明载“国家统一前,为确保台湾地区安全与民众福祉,规范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之往来,并处理衍生之法律事件,特制定本条例。”第二条亦指出“大陆地区:指台湾地区以外之领土。”由此可见,岛内相关法规承认“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属于同一个国家”。

  赖清德和民进党大肆推行“台独”政策,已然违反岛内相关法律法规。这次“大罢免”失败,也反映了台湾主流民意不认同赖清德和民进党的“反中”、“台独”路线,国民党等在野党应利用此契机,大力反击赖当局的“台独”路线,推动有助两岸交流与和平的法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