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隔海观澜 > 正文

隔海观澜/台湾何时才能去除“诈骗之岛”的名号\朱穗怡

2025-10-09 05:02: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素有“诈骗之岛”称号的台湾最近又成为外媒的焦点。有韩媒报道,台湾已成为诈骗集团的“试验场”,一旦新诈骗手法在台湾测试成功,就会散播到亚洲和世界各地。早前,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发布最新报告也指出,台湾地区已成为东南亚网络诈骗的犯罪洗钱中心。这种种信息显示台湾地区的诈骗团伙越来越猖狂,由此也反映了民进党当局“打诈”成效不彰。

  近年,台湾诈骗案数量和被骗金额节节上升。据统计,2020年台湾诈骗案件高达23054件、受损金额42亿元(新台币,下同),2023年台湾诈骗案件数量又进一步上升至37823件、受损金额89.4亿元,2024年全台诈骗案激增至12万件、受损金额高达502.5亿元,是2020年受损金额的11.9倍。短短五年,台湾诈骗案被骗金额竟增加逾10倍,其“诈骗之岛”的称号真是“当之无愧”。台湾警方数据显示,诈骗案的类型主要包括假投资诈骗、网络购物诈骗、假买家骗卖家诈骗、假交友投资诈骗、假检警诈骗。这五类骗案的被骗金额占了总被骗金额的九成。去年台北市一对母女遭“假投资”诈骗1200万元的毕生积蓄后,双双轻生。今年台中市一家五口集体走上绝路,也是因为坠入投资骗案。这两起悲剧足以反映台湾诈骗团伙之猖獗和台当局打击诈骗之无能。正如岛内舆论指出,诈骗案在台湾越来越常见,也越来越血淋淋。从普通民众到退休长者、从房屋贷款者到沉迷投资的年轻人,诈骗的触角无所不在,但台当局的所谓“打诈”又做了些什么?为何台湾会沦为骗徒的“乐园”?

  外界多年前就已经指出,在台湾地区,诈骗相关的刑罚低,意味着骗徒的犯罪成本低,出狱后一些人又幹回“老本行”。虽然台当局已把加重诈骗罪刑度提高到最重12年有期徒刑、最高3亿元罚金,但在实际判决中却完全没有体现。过去6年来,有80万件涉及加重诈骗的判决案例,真正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比例却只有0.2%,等于1000个诈骗犯,只有2人会被判处比较长的刑期,绝大多数人都只是轻罚,完全没起到震慑效果。

  此外,岛内有警员抱怨人手不足,也是导致骗案上升的主要原因。有资深警员表示,查缉诈骗案非常消耗精力与时间,风险高、压力大、人手也不足,业务上工作量倍数成长,但是警力却没有增加,可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岛内民生问题林林总总,诈骗案猖獗不过是冰山一角,此外还有因民进党当局错误的“废核”政策而导致出现供电危机、电价大涨以及美国“对等关税”对台湾经济的严重冲击等。这些经济、民生问题都在等着民进党当局解决,但赖清德和民进党却只顾着搞政治斗争、掀起“大罢免”,完全漠视业界利益和民生福祉,难怪天怒人怨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