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纵横谈 > 正文

纵横谈/俄乌战争加速各国“去美元化”进程

2024-02-26 04:02: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俄乌战争对全球经济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让多个国家的“去美元化”进程加速。而这场“去美元化”浪潮能走多远,取决于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状况及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本来,即使没有俄乌战争,其他众多国家经济运行也存在强烈的内在“去美元化”需求,因为在新冠疫情大暴发期间各国财政货币政策“大放水”之后必然而来的是收紧货币政策,而西方主要中央银行大幅度收紧货币政策通常会给众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一系列冲击:国际收支恶化,通货膨胀猛涨,本币汇率大幅度贬值,等等,进而导致其整个国民经济显著下行。要走出这种困境,这些受冲击国家客观上需要有非西方货币用于国际贸易计价结算,从而助力其突破外汇缺口禁锢。在此基础上,俄乌战争爆发后西方阵营对俄罗斯的全方位无底线制裁,又强有力地推动了这种内在动机显现,并在中国等非西方大国经济与金融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掀起了这一波“去美元化”浪潮。

  在西方对俄制裁措施中,对“去美元化”浪潮推动作用最为强烈的措施当属冻结、没收俄罗斯国家及其公民海外资产,连一批已经入籍西方国家多年的俄罗斯富豪也不能幸免,以及将俄罗斯逐出SWIFT系统。这两项堪称“金融核制裁”的举动极大地损害了国际社会对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安全性的信任,强烈刺激别国寻求以非美元货币作为国际贸易支付结算货币,建立、扩大非美元货币国际储备,以及加快建设独立于SWIFT的金融信息传输和支付清算系统,即使美国的欧洲盟国也不例外。而这种陡然膨胀的需求,又会大大增强非美元货币支付结算系统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运行效率,加快其发展到能够与美元支付结算体系一较短长的进程。

  在世界经济史上,大规模金融制裁通常会催生新的金融体系;如果在实施金融制裁的霸权国家之外存在经济、金融实力与金融基础设施发展已达相当水平的国家,这种替代进程还会加快。

  冷战之初,美国对苏联东欧集团的金融制裁、冻结苏联东欧集团持有的美元资产,其结果是催生了游离于美国货币当局监管之外的欧洲美元市场。今天,虽然美国对欧洲的综合国力优势比冷战初期已经显著扩大,但中国经济已经成长起来。对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和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投资场景而言,在国际贸易计价结算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币替代美元,就日益成为一种具备经济吸引力的选择了。

  尽管印度等国热切企盼以本币替代美元作为国际贸易支付结算货币,但它们经济货币的内在深刻缺陷使得它们的本币在可预见未来不可能成为有意义的国际货币,唯一有希望地位显著上升,甚至与美元并驾齐驱分庭抗礼的非美元货币非人民币莫属,而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冲击,经过几度反复。

  从这个角度看,2022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显著贬值,以及中国国内证券市场等资产市场遭遇的冲击,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无法避免的考验。在完全度过这波考验之后,我们还需要实现中国经济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从而保持、扩大人民币能够购买包罗万象货物服务的局面,以及维持对美欧西方储备货币发行国贸易顺差的格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梅新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