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笔者第一次到广州参观学校,一间中学、一间小学,偌大的校园与众多的学生令我“惊”而不“喜”、“羨”而不“慕”。当时心想,香港的教育,特别在教师素质、教学课程、校园管理等软件方面都优胜。
香港回归之后,笔者有更多机会回内地参观,每次都有惊喜,每次都羨慕不已。当然,笔者至今对香港的教育发展仍是乐观的,在整体的平均水平,还是居前的。内地地大人多,沿海与内陆,城市与乡镇的教育水平差异极大,好的师资都集中在大城市。女儿曾参与一年义务工作,在内地招募名牌大学毕业生,签约两年,安排往落后地区任教师。两年后,那些大学生回返本行,若干年后便成该行业的精英领袖,他们都曾亲身体会过落后地区的教育状况,对支持国家改革教育,推动教育整体的提升与缩窄地区差异等方面,必起助力。
教育未来等同国家未来
历史的经验证明,上行下效,观念一致都能取得最大的效果,面对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振兴国家最根本处发言,其意义自然重大。
习主席的发言,笔者未有机会阅读全文,仅依赖传媒报道转述扼要的重点,可归纳为五项:
(一)重视教育功能: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二)阐明教育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
(三)提高教师地位: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四)改革考评观念: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五)釐清教育责任: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
习主席以国家领导的高度和阔度,针对现实,揭示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导性极强。依他的说法,教育的未来等同於国家的未来,教育的振兴,也就是国家复兴的关键。
笔者翻阅林郑月娥特首的《竞选政纲》和首份施政报告有关教育部分的文字,从香港特区政府的教育政策和具体落实情况,参考习主席讲话的指导思想,尝试探讨可获得哪些启示?
谈教育功能,林郑月娥在《竞选政纲》中指出:“人是香港向前发展的最重要元素,而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关键。政府在教育的开支是对未来最有意义的投资。”林郑回顾香港过去的发展而得出“人才”重要的结论,强调教育开支在培养人才、投资未来,基本上与习主席的讲话虽有大小之别,而方向是一致的。
谈教育目标,林郑的施政报告说的不少,如:“教育政策的目标,是培养青年人成为有质素的新一代,对社会有承担、具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透过学习,青年人可以发掘自己的才能,培养本身的兴趣,提升多方面的能力,準备将来一展所长,贡献社会。”“检视现时的课程安排,加强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世界视野、提供学生多元发展机会,包括文化、艺术、体育、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STEM)等,并启发学生的创新意念。”“推广职业专才教育,配合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并透过加强商校合作,应付香港人力需求。”“推动学生认识中国历史和文化……让中小学生能欣赏及传承中华民族的卓越精神与文明;亦会继续更新和优化中国历史科及世界历史科的课程内容……提升学生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兴趣和认识,扩阔他们的国际视野。”“有关《基本法》及‘一国两制’概念的学习元素,一直蕴含於中小学课程内。教育局会鼓励学校加强校本规劃,持续提供多方面的支援,包括校长╱教师培训、生活化的学与教资源、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等,让校长╱教师和学生全面认识《基本法》。”参考习主席的讲话,香港在“体育强质”、“以美育人”、“以文育人”和“立德树人”方面都需改善。
谈教师地位,林郑施政报告以具体举措,如“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建立教学专业阶梯,既认同教师在某科目的专长。”“按公务员每年的薪酬调整幅度,按学年调整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政策下与教学人员薪酬相关的资助。”“政府亦会展开有关幼稚园教师薪酬安排的研究,以探讨设立幼稚园教师薪级表的可行性。”“公营中小学(包括特殊学校)的教师与班级比例劃一增加0.1,为学校提供额外的教学人手,推动各项教育措施,提升教育质素,造福学生。”“教育局会加快落实学位化教师政策,以期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专业,提升教学质素。”此从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考虑为幼师设立薪级表、增加教学人手、加快落实教师学位化等,都有着墨,至於如习主席所讲如何提高教师在政治、社会和职业的地位,特区政府仍须努力。
谈考评观念,林郑施政报告仅谓“检视全港性系统评估制度和校本评核,改善教与学水平。”对於公开试的评核以至大学收生的取录标準等,教育界已发出改变的声音。求人才,就要“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习主席的讲话应用到香港,也具极大启示作用而值得珍视。
教学责任在於全体社会
谈教育责任,林郑《竞选政纲》指出“政府应为我们的学生、老师、家长和校长,创造一个稳定、关怀、具启发性及富满足感的教与学环境。而教育的成功,则有赖所有关心下一代的人共同努力。”施政报告又指“釐清教育局与办学团体及学校的关係,落实‘校本管理’,为教育界‘拆墙鬆绑’,腾出更多教育政策研究和交流的空间。”教育需要有赖关心下一代的人共同努力,方向是正确的。推动教育,政府的责任最重,政府自我承担以外,呼籲全社会参与是对的;不单止要呼籲,而要实质地鼓励,提供诱因、提供平台,让“有心人”展抱负,乐担承。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特区政府尤以教育局固然需要对习主席的讲话,细加体会,深入研习,取精撷萃,以完善既有政策,并适时推出措施,稳步革新。学界以及全社会也应全力配合,为培养下一代高尚人格的国家和社会接班人而努力。
陈树渠纪念中学校长、香港直接资助学校议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