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来发生的政治风波由最初佔据道路,演变成暴力衝击,日前更剧变成遍及全港大骚乱,暴徒在金鐘、旺角、北角、黄大仙、天水围、屯门、深水埗等多区衝击警方防线、袭击纪律部队宿舍,又到处纵火破坏,遇到一言不合的市民就包围殴打。香港社会和法治制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警方再次肩负起止暴制乱重任,果断在各区平乱、拘捕暴徒,维护社会安宁,实在是劳苦功高。
有一张新闻照片最可说明情况,平乱之后在一间警署的空地上,数以百计、刚与暴徒恶战连场的前线警员摊在地上休息,但他们身上仍然穿着制服,有些更装备不离身,显然是準备随时继续平乱。面对不断的暴力衝击,面对偏颇传媒及乱港派的搞事起哄,警员正承受沉重的身理、心理压力,支撑他们的正是维护法纪的决心和意志。
然而,前线警员披荆斩棘,果断拘捕暴徒,也需要律政司能够随即作出检控,否则,警员一直拘捕违法暴徒,但律政司却一直“叹慢板”,或踌躇不前,导致一直未有作出检控,出现一幕幕“捉放曹”的闹剧,试问又如何对暴徒产生阻吓力?
有人说这些暴徒并不惧怕拘捕,因为他们早有“必死之心”。这种说法荒谬之极,如果他们不惧拘捕,又何用口罩蒙面?何用强调什麼“不流血、不受伤、不被捕”?全世界处理暴乱都只有一种手法,就是“大搜捕,快检控,速入狱”,这才可以对暴徒产生震慑力,从心理上打击暴徒,不要以为违法零成本。
加快检控以震慑暴徒
警方至今已拘捕最少420名暴徒,但检控人数却少之又少,如果原因是律政司刑事检控科人数不足,为什麼律政司不增调人手?这是一场全港性、近年最大规模的暴动,律政司理所当然要安排足够人手处理检控工作,所谓人手不足根本言不成理,这不禁令人担心在律政司内部是否有人故意放软手脚,拖检控工作的后腿。
这种忧虑并非杞人忧天,早前有一班所谓律政司刑事检控科律师发出“匿名”联署信,批评司长郑若骅及刑事检控专员梁卓然,在处理牵涉示威者的刑事案件时,未有按照《检控守则》致力履行检控职责及维持司法公义,在没有充分证据及合理机会定罪,以及不合乎公众利益下坚持检控示威者云云。
所谓匿名联署信根本毫无公信力和代表性,一个连真名都不敢公之於众的人,其说话有多少可信性?而且,联署信的指控亦无任何理据,就如《苹果日报》的消息人士一样“噏得就噏”。当然,如果这些确实是政府律师,他们的言行已经违反《公务员守则》的“政治中立”原则,公开就政治议题发表意见和立场,严重损害检控官中立持平的形象。从道德上讲,律政司检控决定必须保密,但这些所谓律政司刑事检控科律师,却对案件高谈宽论,甚至发表公开信,是毫无专业操守的表现,单以这一点便足以追究其失德行为。
律政司内部如果真的存在这些政治偏颇、不专业、无道德的律师,这似乎解释了何以对违法人士的检控工作一直踟躇不前,故意影响检控工作,变相为暴徒释除检控压力了。这绝对值得律政司深入彻查及追究。
目前香港的民意是支持依法平定乱局,早日恢复社会的法治和稳定,警队已经做好了分内事,如果律政司还拒绝“快控快审”,还在“叹慢板”、拖后腿、“捉放曹”,还对得住香港市民吗?香港还有司法独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