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风物长宜放眼量/何超蕸

2019-08-24 04:23: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8月16日晚上,大专学界同连登“我要揽炒”团队在中环联手搞了一场“揽炒”大会,其间集会人士不时高叫“揽炒!”(玉石俱焚)这场面令人不寒而慄。虽然8月初的“三罢”以失败告终,但不少市民仍对於“被罢工”深感愤怒及无奈。

  当这班激进分子呼籲市民到香港国际机场声援“三罢”,更史无前例的瘫痪香港航空服务,打破香港的国际航空中心金漆招牌。“揽炒运动”把青年人推向深渊,让他们无法看到光明,更深层次的是造成社会各界的对立,继而摧毁香港。

  青年人是社会未来栋樑,肩负着建设及发展未来的重要角色,但是他们却被怂慂在香港发展的道路上变成屏障,被捆绑在“港独”的战车上,使香港引以为傲的法治环境受到严重损害,把素有最安全城市美誉的“东方之珠”变成暴力之都、粗口之城。

  造成如此局面的根源之一,是由於普遍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基本追求与现实环境有落差。香港楼价长期高企,供不应求,致使一些高学历及高技术的人士在社会工作多年后也未能解决住房问题。

  另外,在教育方面,由於中国历史已不再为中学必修科目,及香港并没有国民教育作为学科,致使香港青年对国民身份认同淡薄及迷茫。加上过往成长於港英殖民社会的学生也没有接受国民教育,引致很多香港市民也未能了解国情。

  近年通识教育对於“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宣讲亦长期存在偏差,导致部分学生只强调“两制”而忽视“一国”。一些带有“港独”极端思想的知识分子长期教唆青年人曲解“一国两制”和《基本法》。

  另一深层次的原因是未有“去殖民化”。回归以来,香港没有有效地执行去殖民化,甚至连“去殖民化”四个字也鲜有提及。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方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中国宪法和《基本法》构成了香港的宪制基础。所谓依法“去殖民化”就是要据此消除不利於,甚至严重阻碍落实深化“一国两制”的因素。

  香港回归22年来的繁荣安定,是因为各界能够围绕这个最大公约数发展而形成的聚力,才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青年人不仅要立足当下,更需放眼长远,抛开区分求共对、聚焦发展谋共赢。盼望香港能早日平息这场风波,弥合社会裂痕,愿大家能再携手开启美好时代。

  辽宁省政协常委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