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店购买《鲸吞亿万》这本书的时候,一度以为封面髒了,后来才意识到是“烧钱到冒烟”的设计效果。“烧钱到冒烟”概括了本书故事、一个戏剧性的真人真事:刘特佐作为马来西亚前首相的“白手套”,通过各种金融诈骗伎俩,用几年时间掏空了马来西亚主权基金──一马发展公司,最后一马负债上百亿美元,倒闭收场。
刘特佐出生在马来西亚槟城一个较富裕的华裔家庭,据作者描述,刘父在做生意时就已通过算计合作夥伴发财,因而“启发”了幼小的刘特佐。
刘特佐青年时期就曾借用豪宅,然后把自家人的照片压在主人家的照片上,对外冒充豪宅主人身份,可以说,他的诈骗之路从小开始。刘父“具投资眼光地”在英国购买豪宅,为的是和当时的政界红人、后来的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做邻居。刘特佐在大学期间开始与纳吉儿子、中东富豪等同辈交往,逐步攀上高枝。
读大学时,刘特佐已经过上奢华生活。他渐渐不满足与同学凑钱支撑花费。一次偶然,他与当时阿联酋主权基金管理人交谈,发现管理基金能获得很大的“财务自由”,加上当时作为首相的纳吉需要政治献金巩固政权,因此他们一拍即合开始布阵:成立一马公司,吸引沙特、阿联酋等主权基金担任投资人,投资款到帐后,马上转到名字与投资平台相似、实质上由刘特佐控制的空壳公司,刘特佐再把钱用作个人花销(以维护其高端人脉)、贿赂纳吉家族、用於支持纳吉的政治势力等,前后长达几年。
刘特佐的讹诈、洗钱伎俩其实算不上高级,因为他主要依赖於银行、律师事务所、投行把资金在空壳公司中倒来倒去。但是,面对刘特佐这个利润贡献大户,这些机构内部的合规审查、确认程序都妥协了。
刘特佐另外一招就是高调和名人交往,在他得意的那几年,李安纳度狄卡比奥、芭莉丝希尔顿、布兰妮斯皮雅斯都是他的座上宾。正是有名人加持,刘特佐才成功塑造出成功商人的形象,外界对他的背景和资金来源的疑问就更少了。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一马案的东窗事发是因为刘特佐团队内部分赃不均,有人向媒体爆料。媒体曝光后,最后以美国司法部、FBI强力干预,马来西亚前首相纳吉下台后被捕、刘特佐及其同夥被通缉告终。
《鲸吞亿万》叙述了一个精彩的金融犯罪的故事。它细緻地刻画出曾经的社会真实:大银行家、会计师、律师们,在金钱面前妥协了风控,让贪污和金融犯罪有了可乘之机。然而,时至今日,能扭转这个局面的主要动力也是“钱”。当政府宣布,银行等机构与监管机构合作对客户进行详细尽调,向监管机构揭发可疑客户和交易可以减免自身惩罚时,以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便开始更严格的客户审查和风控。因此,我们就迎来最近几年监管越发严格,合规成本大幅增加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