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青评后浪/需矫正“爱国不爱党”畸形论调\李宇阳

2021-02-26 04:24: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长期以来,香港社会充斥着一种“爱国不爱党”的畸形论调,并成为反对派的重要意识形态渗透民间,令部分市民以“党国分离”的错误眼光看待“一国两制”。儘管香港回归接近24年,反对派所高喊颠覆国家政权的口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央对此也并未有过多干涉。但是当喊口号逐渐演变成行动时,中央就必须干预,因为这是没得商量的原则问题,更是必须坚守的红线。

  邓小平在1987年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就曾表示,“中央的政策是不损害香港的利益,也希望香港不会出现损害国家利益和香港利益的事情。要是有呢?所以请诸位考虑,基本法要照顾到这些方面。有些事情,比如1997年后香港有人骂中国共产党,骂中国,我们还是允许他骂,但是如果变成行动,要把香港变成一个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对大陆的基地,怎麼办?那就非干预不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在国家根本制度下所诞生的“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国策之一,其从构想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到规範,整个形成、探索及不断完善的过程都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国两制”方针的创立者,作为“一国两制”事业的领导者,将原则把控的底线思维与策略调整的灵活性高度有机结合,并纳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之中,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必经之路,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如果有人声称拥护“一国两制”,却反对“一国两制”的创立者和领导者,就是自相矛盾。

  基於历史原因及香港的人口组成,时至今日,香港依然是全球反中反共媒体资讯信息的生产基地及传播枢纽。仍有一定比例的港人在其内心深处对内地不予信任,从疑共、恐共再到反共反中,更不要说其对内地的了解仍然处於两个平行世界。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前,香港社会妖魔化、醜化、矮化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文宣比比皆是,在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下成长的年轻人怎麼能够认识了解到一个客观公正的中国共产党形象,甚至部分人将“反中反共”奉为最大的“政治正确”参选参政,都可以轻鬆“入闸”,还被人供奉为“民主鬥士”,这是何等荒谬。在这一点上,由於所涉港人“民主自由”等原因,过去的中央政府不做过多干涉,但特区政府、建制派及爱国爱港团体等长期忽略或者轻视也负有一定责任。

  原则底线不容挑战

  “修例风波”彻底将存在於香港社会的各种问题尽显无遗,而在这其中仍属香港部分市民、专业团体、组织中“反中反共”的问题最为严重,不承认中国共产党的管治地位,不认可中国共产党的管治模式,不尊重中国共产党的管治权力,这种原则性的问题亟待解决。可喜的是,从中央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香港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作出决定,再到特区政府对通识教育进行改革等等,“爱国爱港者治港、反中乱港者出局”已是大势所趋,让“爱国者治港”成为一种政治规矩、一种原则底线、更是一种常态。

  必须要再一次明确指出,爱国就是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实亦多次证明,那些不尊重客观现实、不尊重经验规律、不尊重和维护制度秩序,做出有损国家利益及人民福祉的人定将遭到历史的唾弃。因此,矫正香港社会“爱国不爱党”的畸形论调是无可争议的。

  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成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