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青年读书荟/重读《青春之歌》的现实意义\何兆明

2021-06-27 04:24: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青春之歌》刻画了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时刻所经历的生活道路和思想风貌。

  杨沫所著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以抗日救亡运动为背景,刻画了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时刻所经历的生活道路和思想风貌。它能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百年征程中,中国青年从未缺席,中国青年永远前行,从而获得深刻的启迪。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英雄辈出的一百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民英雄,他们感天动地的事迹和高尚的人格成为文学作品礼赞的重要对象。文学对英雄的再现与复活,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获得了宝贵的精神滋养。

  不论是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张裕民为代表的“革命者”,还是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以靳开来为代表的军人们;不论是高建国《大河初心》以焦裕禄为代表的“新中国建设者”,还是柯云路《新星》以李向南为代表的“改革者”,都是党性和信仰的化身,是人格力量的化身,都让我在阅读中领略文学的魅力。

  我尤其喜爱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不仅因为它的文字富有英雄主义的浪漫气质和革命者的青春抒情,更因为我从中能深刻地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百年征程中,中国青年从未缺席,中国青年永远前行。

  助年轻人摆脱极端思想迷惑

  《青春之歌》以抗日救亡运动为背景,刻画了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时刻所经历的生活道路和思想风貌。他们中间有忠于党的事业、无私无畏的青年共产党员代表卢嘉川、林红、江华;有苦闷彷徨而又执著追求,最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知识青年王晓燕、许宁;有追求个人名利的“老夫子”余永泽;也有走向时代反面,甘于沉沦、堕落自灭的白莉萍。

  而女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转变,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林道静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为抗婚离家出走,幻想到社会上寻找个人出路,这是当时知识分子走投无路的真实写照;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的启发教育下,她克服了软弱思想,走上了革命的人生历程,并在近乎严酷的革命暴风雨中,经历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铸造了崭新的灵魂。也正是从林道静的身上,我认识到:年轻人,特别是年轻的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

  我认为,对于香港的年轻人而言,《青春之歌》的现实意义更在于:自二○一九年“修例风波”发生以来,形形色色的“港独”论调和“揽炒”乱象,以极端思想迷惑了部分涉世未深的香港青年。如何指引这部分年轻人自觉抵制“港独”“揽炒”历史逆流,自觉与错误思想做坚决斗争,阅读以《青春之歌》为代表的经典著作,应该是一个重要方式,因为在“铸造崭新的灵魂”这个问题上,林道静的道路能够有力回应青年人的精神需求,而且自传性的写实也增加了真实感和可模仿性,能够满足青年读者渴望崇高的心理欲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