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香港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现隐忧\常乐

2021-08-07 04:23: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香港教资会披露最新统计数据,2020年香港八间大学的失业率为2.9%,创十一年以来新高,平均薪酬亦明显下调7.4%。这一统计数据一反常态,尤其是其“一升一降”的新趋势揭开了香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口”,箇中隐忧值得全社会重视。

  一方面,香港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抛开了全港就业市场的“大盘”,并呈逆向走势。今年以来,随着香港经济回稳,就业形势逐渐好转,全港3至5月最新失业率为6%,连续三个月下降,较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的7.2%明显改善。但是,教资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香港高校毕业生失业率创十一年来新高,并且令人担忧的是,这十多年来香港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虽然一直低位徘徊,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表明香港青年专才需求市场的饱和,以及高素质青年人才就业的困境。

  另一方面,根据有关统计,2018年和2019年香港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分别是2.0%与2.8%,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是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却不受失业率的影响,同样呈上升趋势,2018年八大院校毕业生的年平均收入为23.9万港元,较上年增加4.8%,2019年八大院校毕业生年平均收入为27万港元,升幅为5%。但是2020年却完全颠覆了这一趋势,不仅八大院校平均失业率升为十一年来的新高,其年平均收入也发生重大逆转,降为25万港元,比上年骤降7.4%,相信成为当前香港青年专才的不能承受之重。

  还有一个不易引起重视,同样也能反映就业质量下降的数据是,2020年香港高校毕业生(受资助学士)升学数字的急升。众所周知,香港高等教育一直实施精英化教育,八大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一直向好,因此其升学率一直保持在11至12%左右,十分平稳。但是,2020年,八大就业形势整体逆转,一是失业率升至最高,二是新就业的平均收入锐减,三就是升学率急升,骤升至15.5%。这一数字决不能以香港社会对高学历人才扩大了需求来解释。

  造成香港高校就业市场遇冷的原因显而易见,就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严重影响香港的经济活动,香港高速、发达、外向的服务型经济的遇冷,直接影响到的就是劳动市场和即将进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

  还有一个比较隐晦却是更加重要的因素,就是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的余波与反噬。我们知道,“修例风波”期间,香港高校及大学生成为“黑暴”主力及大本营,由此带来的社会不稳定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不信任和后续“安全”考虑,都是排斥、抑制新毕业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本次统计中,香港中文大学的失业率高达5.7%,不仅是八大院校最高,也是十一年来这所大学的最高,这与其被称为“暴大”,与警方“武力”抗衡有着莫大关联。

  事实胜于雄辩,教训催人反省。一方面,暴力既违反香港法例,也葬送个人前程。另一方面,国家开启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给香港青年专业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和抱负的宝贵机遇。在中央主导下,大湾区内地九市,都给予了香港青年与内地居民相同待遇,在此基础上,其创新、创业、就业、生活都提供诸多优惠政策和补贴。除社会及市场的完全开放外,湾区范围内的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开始有序吸纳香港青年专才。我们坚信,当前香港高校的就业困境是暂时的,只要相信国家、相信香港、相信自己,一切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大湾区提供无限机遇

  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港澳青年不仅是香港、澳门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建设国家的新鲜血液。港澳青年发展得好,香港、澳门就会发展得好,国家就会发展得好。要为港澳青年发展多搭台、多搭梯,帮助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创造有利于青年成就人生梦想的社会环境。

  香港虽然是一个高度开放的自由港,但是对于不少港人而言仍是一个相对闭环的城市型社会、小型经济体,加之与内地不同的社会制度,这些都容易造成部分青年人对内地的疏离、隔膜以致冷漠。当社会处于上升周期、个人处于顺境之时,这些问题尚不容易显现;而当经济环境恶化、个人发展受限后,外部负面因素更会与其所处青年叛逆期的心理、情绪、生活习惯相叠加,于是更可能将前述对内地的负面认知扩大化、外显化、社会化,从而给社会及个人带来伤害。因此,当前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港澳青年发展的工作指示尤其显得重要。

  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