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创刊至今120年,是香港、内地以至华人社会极具影响力的媒体。作为华文传媒史上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大公报》经历了从晚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个历史时期,不仅如百科全书般记录着时代变迁,更是历史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120年的历史传承中,《大公报》以“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为办报宗旨,不断形成独具特色、爱国爱港的新闻品格,始终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致信祝贺《大公报》创刊120周年。贺信指出﹕“一个多世纪以来,《大公报》秉承‘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办报宗旨,立言为公,文章报国,为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香港回归祖国、保持繁荣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不仅充分肯定《大公报》的贡献,更体现深切关怀和巨大鼓励,让香港各界深受感动。
不负重托赓续爱国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大公报》在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新时代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以“立言为公、文章报国”八个字给予精辟概括,并希望《大公报》“弘扬爱国传统,锐意创新发展”,深刻阐明了《大公报》120年历史的主线之所在、报魂之所系、未来之所向。相信大文集团在未来发展中,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继续以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为己任,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以创新发展不断扩大传播力影响力,在新征程上赓续爱国传统、书写中国传奇。
《大公报》120年来一以贯之的办报理念,就是爱国。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公报》担当起对外的窗口、对内的桥梁的重要角色,始终怀抱拳拳赤子心、浓浓家国情。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大公报》为香港的平稳过渡、顺利回归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回归后,《大公报》立足香港,心系祖国,面向世界,一直走在时代前端,在团结凝聚香港社会各界、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关注社会民生事务、推动香港与内地交流合作、增进香港同胞对祖国的了解等方面不懈努力,多有建树。120年来,《大公报》的爱国之心,始终一脉相承,从未改变,这就是它能够如此长青的根本。
总书记希望《大公报》不忘初心,弘扬爱国传统,锐意创新发展,不断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更为精彩的时代篇章。这既是对《大公报》提出的殷切希望,也是对所有爱国爱港媒体的深情勉励,是对“一国两制”实践参与者、建设者所提出的殷切嘱托,亦是向整个香港社会和全体香港同胞发出的殷切召唤,为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长期稳定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肩负应有的使命与担当
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者而言,时代犹如一位严苛的考官,如何用新闻推动历史进步,是巨大的难题与挑战。中国新闻史学界有“一部新闻史,半部在大公”之说,作为在海内外都极具影响力的华文媒体,《大公报》有责任、也有义务,继续为爱国爱港传媒树立榜样,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以深入详尽的报道、持平公正的评论,让香港社会了解国家的最新发展,同时也增进内地同胞对香港的认识,带领媒体业界为香港“一国两制”及国家富强作出新的贡献。在香港这个多元社会,尤其需要爱国爱港传媒坚持真理、激浊扬清,尤其需要爱国爱港媒体人秉持使命、担当作为。
120年历史证明,《大公报》是一家有报格、有品味、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报纸,是公认的文人办报典范。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当前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刻,传媒的作用与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在祝福、支持《大公报》的同时,亦期待《大公报》继续秉持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专业精神,当好香港与内地之间信息交流、相互了解的重要桥梁,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为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起应有的使命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既表达了对《大公报》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全体员工的深切关怀,也表示了对香港所有爱国爱港媒体的巨大鼓励,更体现了对香港展现新气象、开启新篇章的殷切期待。相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一定能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寄寓的谆谆嘱托,继续弘扬爱国传统,锐意创新发展,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在新起点上再创新辉煌。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