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因时制宜完善政策助建立人才库\刘勇飞

2022-08-27 04:24: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政府统计处早前公布今年中期人口最新的临时数据,香港人口为729.16万人,较去年同期下跌1.6%。其中,2021年中至2022年中有11.32万人淨移出。近日香港整个社会都在讨论人才流失问题,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表明,香港不单要向外“抢”人才,也要积极培育本地人才,不少企业老板也扬言要引进人才。

  究竟香港如何挽留和吸引人才,已成为社会大众茶余饭后的一个热点关注话题,但吸引人才到港,并不是榕树下说说故事就能成事,而是必须有一整套短中长远的规划蓝图及细致的部署。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研究适当放宽专才来港的检疫期

  笔者认为,即使有再多再好的输入人才政策,但人才不欲来港也枉然。特区政府近日实施海外抵港人士的检疫期改为“3+4”后,入境人员的确诊数字并无大幅上升,加上特区政府在第五波疫情已吸取了大量防疫经验,目前政府的应变能力、医疗系统的收治能力已大为提升,加上“安心出行”应用程式引入“红黄码”,社会现正向着有序复常目标前进。

  特区政府日前公布,经深圳湾管制站入境香港的“来港易”计划,预约名额由每天1000个增加至每天1500个;同时特区政府再放宽“黄码”出入安排,“黄码”人士由周四起可参与“企业对企业”会议及展览。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政府正在全力采有力措施吸引内地和海外人才来港,倘若有方法确保入境人士不会构成疫情升温的风险,特区政府可尝试进一步放宽人才来港检疫时间。

  二是建立一个可供长远发展的人才库

  有建造业人士透过,今年业界中层人手流失率非常高,各公司都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提升、建设“八大中心”,解决香港产业结构单一化的问题。香港除了要培养、引进与“八大中心”相适应的人才外,亦应该加强培养、引进其他行业所需人才。基建一直是香港持续发展经济的命脉,发展北部都会区更需要大量工程师、测量师、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以至各种专业工程人员等专业人才,故香港要大量吸纳并为不同种类人才来港配合发展需要。

  三是研究提供税务优惠

  前些年,香港楼市节节上升,特区政府防止楼市过热,非永久性居民的在本港购买住宅时,需要向政府缴纳30%的印花税。不过近些年尤其是最近两个季度,香港经济的确进入收缩期,可积极考虑放宽非永久性居民的双倍印花税及买家印花税,让一些在港工作并有意置业的内地和海外人才,在香港买楼安居乐业。

  四是考虑恢复和优化入境处的投资移民计划

  特区政府近年推行多项输入劳动力及人才的计划,包括:一般就业计划、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等,其中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于2015年1月15日暂停实施。但受到修例风波和新冠疫情双重冲击下,香港整体经济处于疲态。因此,可考虑恢复和优化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这将有助于引进内地和海外的人才和资金,为香港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人才不足是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共同面对的问题,同为大湾区城市的深圳和广州,两地政府均推出不同政策、优惠以吸纳人才。新加坡政府更不是被动地等待外地专才提出申请,而是积极、主动地招揽他们到当地发展,当地人力部早前宣布推出“互补专才评估架构”,令吸引外来人才方面透明度更高,并透过在海外举办多元化活动及计划,主动联系外地具潜力的学生、专业人士、投资者,推介新加坡的工作及发展机会。

  香港特区要在抢人才、抢资金上突围而出,就必须因时制宜地把一些过往妨碍输入人才的政策修改完善,并仿效其他大湾区城市甚至是新加坡,主动积极吸引内地和海外的人才来港,只要能建立一个可供长远发展的人才库,香港必定能够提升国际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时事评论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