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提升香港文化水平和实力\胡恩威

2023-02-08 04:24:4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文化安全是文化繁荣最基本的土壤,构成文化安全其中一个威胁就是“反智文化”。港英时代的香港,文化艺术只是一种消閒娱乐活动,英美西方流行文化价值独大,狗仔队小报模式占主流,导致香港社会文化浮夸、反智风气氾滥,情况严重。回归后,在一些低俗传媒文化推波助澜之下,进一步助长了这种情况。所谓“反智文化”就是只有情绪反应,没有深思熟虑,没有大局思想,只考虑一时情绪之发洩而缺乏深层次思考。任何社会,“反智文化”都是敌人。

  文化安全是重要议题

  要改变这种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引导,尤其要注重分析和应用研究。文化政策应用研究十分重要,这也正是香港所欠缺的,香港未来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回顾过去,香港虽然曾经做了几份艺术教育研究,但研究做完之后就束之高阁,完全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也没有交代如何跟进。文化研究做得好,文化政策落实得好,也就越能保障文化安全。

  要提高香港文化安全,必须要重新订定一套策略去提升社会认识。香港社会过去存在“反智文化”的情况,如何作出改变?这必须要政府进行有力的引导,先要建立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主的体系,才能构成文化安全。有了文化安全,才能够让文化可以真正多元发展。

  “反智文化”体现在几个方面,例如忘本、不尊重知识、喜欢追求一窝蜂,以简单肤浅的娱乐为主流,任何不配合这个方程式的都会遭到排斥。香港作为一个七百多万人口的城市,比很多北欧国家如丹麦、挪威还要大,然而,北欧文化重质有多元软实力,但是香港整体文化重量不重质,缺乏中华文化为本的底气。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只喜欢情绪反应,不喜欢反思反省,只着重数目字上的排名以及数量,对于质并不重视和理解,只要比西方排名高、数量多便可以。当然,这类现象和香港单一经济结构有关,因为一个产业多元的社会,是需要多元人才,需要复杂和重视团队的能力。其实,这类现象所导致问题也需值得高度重视,因为越是“反智文化”盛行的地区,外部势力也就越容易操控影响当地的民意。

  香港艺术文化一面倒亲西方,当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港英时期亲西方是理所当然。但回归以后,亲西方的模式是需要调节。可惜香港低俗文化独大,基本上都是吸收西方最低俗的流行文化,高端的思想文化在香港并没有落地生根。所以整个社会缺乏文化自信、不能文化自立、也没有文化自主的能力。而长期以来,香港的文化政策、资源分配和布局,大多只是举办活动,未能真正做到能力建设和文化建设。

  香港未来文化发展必须要建基于几个大原则:第一是“一本多元”的宗旨。“一本”是以中华文化为本体。而中华文化为本体更应该有深层次。香港的“本”就是以中华文化和岭南文化为本;“多元”就是多元的文化。

  第二,文化是语言。语言决定文化,在语言政策上,英文是国际语言,但中文、普通话不单止是国际语言,亦是国家法定语言。所以普通话、英文、广东话三者必需要找到一个相互促进和发展的格局,但其核心应该以中华文化语言为本,因为失去了这个文化核心,便会出现很多文化安全的根本性问题。

  第三是传媒。语言就是文化,文化就是语言,语言反映出思想。以往的低俗传媒带动了一种低俗的语言风气,用词用字充满语言暴力或低俗思想。社会的低俗文化其实很正,并不是问题,但当低俗文化独大就是一个严重问题。过去香港文化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低俗文化过分独大,缺乏真正多元。

  第四是文化市场。一个七百多万人口的社会,应该有一个健康的文化市场和文化活力。严肃文学、网络文学、诗歌、其他艺术模式均应该有着一定合理的数量。以往香港社会存在的问题是,一些人一窝蜂喜欢刺激、“爆穀式”肤浅的项目。一些比较深层次思考性的被边缘化被排斥。

  “一本多元”兼容并蓄

  香港和国家血脉相连。香港居民的上一代都是来自内地,潮州人、上海人、福建人、山东人……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而香港又与世界各地广泛沟通,所以香港是一个包含多元文化的城市。香港要推动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应该着力推动“一本多元”的宗旨,唯有如此,香港才能真正融入国家发展,也才能真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贡献力量。

  提升香港整体的文化水平,是一个系统工作。本届政府新设立的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需要在这一方面落墨做功夫。在财政资源、空间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除了要解决西方英美独大这个问题外,更应建立一个能够和内地相对接的体制。

  “十四五”支持香港建设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新定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兼容中西文化,发扬中西文化,同时香港也肩负推广中国文化的重任。说好中国故事,也就是说好香港故事。这方面,特区政府及香港社会各界,任重道远。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