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新闻背后/关爱队遴选结果 体现广泛代表性\卓 铭

2023-03-31 04:25: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俗称关爱队的“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将于下月在荃湾及南区率先试行。当局昨日公布遴选结果,荃湾和南区分别有19及17个团体获选,料下月正式展开工作。这意味香港基层治理的改革完善进程,正式向前迈进第一步。

  根据施政报告,政府将全港十八区划分成不同小区,广纳地区组织和团体成为小区的关爱队,以凝聚各界建设社区,包括青年和少数族裔。关爱队会推展关爱活动,例如探访有需要人士,同时政府也会为其订定管理架构和操作安排,提供部分资源及订立关键绩效指标。

  而在去年12月提交予立法会的讨论文件中,政府提出更多对关爱队的要求,例如推展关爱活动,例如探访有需要人士,向他们送赠物资;亦会协助处理突发和紧急事故,例如协助庇护、避寒、避暑中心的运作,以及为受事故影响人士提供适当援助等。关爱队的具体工作会因地区需要而有所不同。此外,关爱队亦可协助政府传递信息,并向政府报告市民的意见。

  若要做到以上各项目标,组成关爱队的区组织和团体就必须具有广泛代表性,才能清楚知道地区内不同群体的需要和面对的困难,兼顾不同居民的利益,以凝聚区内力量共同参与建设。同时,这些团体也必须有若干的地区服务经验,才能尽快上手,并且充分利用已有的社区网络,发挥连结地区与政府之间桥梁的重要角色。

  而从两区的获选团体名单来看,既有荃湾青年会、南青锋这类青年团体,亦有荃景围妇女会、香港南区妇女会、海怡半岛妇女联合会等关注妇女权益的团体,也不乏长青之友社、港岛南耆康社等长者服务团体,同时还有香港广东社团总会、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港岛西分会等同乡社团。可见这次关爱队的遴选结果涵盖不同类型、聚焦不同范畴的地区团体,确实体现了广泛代表性。

  而且名单上不少团体扎根地区多年,即本身已拥有丰富的社会服务网络,以及举办各式活动的经验,在更好地向政府传达基层声音,或在基层深入推广政府政策方面,自然更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过去,香港基层治理的最大问题,是地区组织、区议会、立法会与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机制,各方长期以来都是只靠市场主导或社会自发参与,导致基层治理工作存在许多不必要的隔阂。但其实香港本来就有逾500间非政府社会服务机构,为香港提供90%的社福服务,亦负责筹办社区活动、改善保安、卫生等工作。政府组建关爱队,便是整合地区内这些已有的大量资源,凝聚不同力量,构建一个健全的地区沟通网络。相信当越来越多区的关爱队逐渐投入运行后,政府行政系统与地区服务机制将有更好的联系,香港的基层治理亦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