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政策思考/“韩流”成功非偶然 背后机制堪借鉴\林玥彤

2023-06-13 04:03: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Korea Creative Content Agency,简称KOCCA),是韩国政府为推动创意产业发展而成立的专门机构,成立目的与创意香港相似,却在组织架构与业务支援方面大有不同。KOCCA主要为初创或发展中的中小企提供定制化服务,从创作到创业、政策研究到内容估值服务、鼓励试验到海外推广,都在其业务范围内。当中,KOCCA市场研究的能力和资源分配的规划,十分值得香港参考。

  普遍来说,创意产业的发展始终由市场主导,商业成分重,因此要制订前瞻的政策方向及有效的支援措施,必须洞察商业行情(例如全球文化科技发展大势、海外龙头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投资方向、本地中小企在短中长期面对的实际问题等),从而推动循证决策(evidence-based policymaking),让资源分配有根有据。长远来看,亦能更清晰地梳理出文创产业究竟要如何配合整体人文、经济及社会发展。

  前瞻性政策是关键

  参考KOCCA设有的内容产业政策研究中心,由“未来政策组”和“行业资讯组”两个团队组成,专责市场分析及策略研究。

  “行业资讯组”负责进行深入的产业研究,每年就广播、游戏、音乐、出版、动画和角色(Character)领域进行国内外市场趋势分析、中长期市场预测、用户调查,以及产业规模测算等,定期推出行业白皮书,让政策制订者、组织内部人员,甚至是业界都能够借此了解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而“未来政策组”则负责相对宏观的、与基础建设相关的研究,例如韩国文化内容(K-Content)海外扩张和海外发行研究、内容产业统合的蓝图研究、针对媒体行业环境变化的法律制度研究、内容产业ESG政策研究,甚至如何加强残疾人士参与游戏和广播视频内容行业等也是KOCCA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比之下,香港缺乏这类恒常的深度研究,虽然政策制订者会尝试接触业界人士了解行业的痛点,但仍较难深入挖掘与文创产业发展相关的数据和议题。在这资讯发达的时代,更要跳出香港,参考全球市场,才能避免本地的产业发展及政策规划故步自封。

  一直以来,政府累积投放予文创产业的金钱并不少,但若参考KOCCA的预算,香港所投放的金额可谓九牛一毛。KOCCA光是2023年的预算便为6238亿韩圜(约37亿港元),而且有明确的年度目标,包括支援销售及出口达2兆韩圜(约119亿港元)、投融资达1400亿韩圜(约8亿港元)、R&D产业化支援成果达6百亿韩圜(约3.6亿港币)及创造累计5万个就业岗位,看得出其工作目标十分“商业化”。

  但金额的多少未必是最大问题,毕竟公帑应用得其所,政府可以提供金钱上的支援,但产业的蓬勃不能完全依赖政府资助。政府应如何透过拨款,提供策略性、兼且覆盖整个产业链的支援?

  加强培养“产业化”思维

  参考KOCCA,其支援业务可粗略分为育成或R&D、制作及流通(包括市场营销、海外扩张等)三个阶段,就这三方面为研究与试验(R&D)、游戏、漫画、故事、音乐、时装、动漫角色、广播、新技术、企业人才育成、地区发展、投融资、海外业务、政策研究、机构运营等15个范畴预留预算。其中研究与试验、广播(包括OTT内容),以及游戏是获得最多资源的领域,分别有约7.7亿、7亿及3.6亿。KOCCA的资助会鼓励创新型试验和研究(尤其是文化科技Cultural Technology)、开发制作具商业价值的内容和技术、打造有利文创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培训产业人才(例如透过Content One Campus)、吸引文化投融资(例如提供内容价值评估及投资配对服务),以及支持中小企的市场拓展及行销。

  近年,KOCCA更开始发展元宇宙内容,包括为XR/VR/AR的创作和技术研发、内容营销及海外推广提供资金援助。

  韩流持续扩张,不可忽略KOCCA长年以来对创业产业的研究及考察,以及为各个产业创造的商业机会。香港需要借鉴学习KOCCA的“产业化”思维,或许可从文中提到的两大重点入手。

  团结香港基金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