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机关日前公布破获一宗间谍案,一名军工集团人员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收买,向美方提供军事敏感资料。不久前,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在一个安全论坛公开表示,美国重建在华情报网络已经取得进展,气焰嚣张地宣告美国已经在中国建立了新的情报网络,结果却被中国国安部门迅速“打脸”,破获了这次间谍案。但同时,这宗案件有几个特点却值得留意:
一是特意针对军工等重要范畴的相关人员,利用其在外国受训时有计划地进行渗透、策反。二是除了一般提供巨额报酬以及为其全家办理移民等条件外,外国情报部门更着力向目标“灌输西方价值观”,动摇其政治立场,是一种“认知战”。三是长期利用,被捕人同意成为间谍,并接受美方考核和培训,之后回国为美国提供情报。
据美国媒体透露,十多前中国瓦解了中情局在内地的间谍活动后,一些美国官员悲观地认为,中情局的机密通讯系统已经遭到破坏,要重新建立极为困难。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美国将中国当成了重要的竞争对手,试图通过各种极端对华战略遏制中国发展,重新建立对华间谍网成为了美国情报部门的重要工作。
在近两年间,美国中情局更专门成立了两个中心:“中国任务中心”和“跨国与技术任务中心”,作为对华的情报战机构,“中国任务中心”更是中情局唯一一个针对单一国家设立的任务中心。“跨国与技术任务中心”则负责精进美国间谍的谍报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上的应用,其首席技术官就来自矽谷。这些反映了三个趋势:
美对华渗透无所不用其极
一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对华间谍战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有专门的情报中心、最先进的技术以及大量的情报人员,并且积极在中国境内寻找、诱使更多“内应”。二是以往的间谍战主要是情报收集为主,新的间谍战除了获取情报之外,更具有“认知战”的特征,通过政治、思想渗透等手段,游说、策反别国人员。三是广泛运用人工智能、网络、社交媒体等手段发动“认知战”,在网络上进行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传播西方价值观,针对敌对国家进行各种造谣、抹黑,“跨国与技术任务中心”正负责具体的技术。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政府即将更新《国家情报战略》,要求情报机构必须“超越传统的保密围墙”,向美国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学术界加强情报分享,18个情报机构的年预算高达900亿美元。说明美国仍在不断扩大其情报网,在几个主要范畴上大打情报战、“认知战”,包括在关键技术领域对中国“卡脖子”,大打“台湾牌”、“香港牌”,制造各种地缘政治冲突,全方位对中国进行遏制。
对于美国的间谍战,中央早已作出了全面应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自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大力增强了防范、制止和惩治间谍行为;国家安全部还建立了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动民间动员反间谍。国安部接连破获外国的间谍行动,也足证国家在反间谍上的能力。
在反间谍问题上,香港同样不能缺席。从历史上看,二战时期香港曾与里斯本、卡萨布兰卡并称“世界三大谍都”。此后,香港因为特殊的政治与地缘环境,继续成为“东方谍都”,大量各国特务在香港活动。这个情况在回归之后并没有收敛。香港之所以成为各国间谍的集中地,一方面在于香港的特殊地位,成为外国势力窥探内地的一个跳板,另一方面在于香港缺乏对间谍行为规管的法律,也缺乏相应的执法机关,在应对间谍上处于不设防的状态。
完善法网坚定维护国家安全
从现实上看,香港深受间谍之害。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曾指,美国驻香港领事馆内,至少有15名人员是中情局特工。2019年爆发的黑暴,外国间谍、“外国指挥官”更加空群而出,策动指挥多场暴乱,严重威胁香港的安全和稳定。面对美国有组织、有部署、规模庞大的间谍战,香港将成为其重要针对对象,不能成为“间谍之都”是香港当前的首要之务。
2019年的港版“颜色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美国绝不会放弃在香港的布局,在美国的大战略上,香港依然是干预、搞乱内地的主要“跳板”。只要美国围堵中国的大战略一日不改变,香港都会成为美国针对、打击的对象,以为香港在对抗“软硬对抗”上软一点,执法不要那么严,不要“刺激”外国,就可以换来对方的同情、网开一面,不过是一厢情愿。打压中国是美国的国策,香港是国家最重要的国际城市,美国会放松对香港的打压遏制吗?
所以,香港当前重点不是绥靖求和,而是进一步把国安防线筑牢,完善法网,切实打击防范各种对抗,并且尽快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立法工作,针对“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以及“与外国政治性组织勾连”等间谍行为进行规管。国安维护了,香港发展才有基础,以为讲一些“软话”,就可以让美国“放过香港”,独善其身,这是政治的天真,在维护国安上,香港必须紧跟国家,才是香港生存之道。
资深评论员